[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快速识别防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8248.X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7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董亮;徐丹;袁国武;辛玉新;田斌;李升阳;杨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主分类号: | G08G5/00 | 分类号: | G08G5/00;H04K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53106 | 代理人: | 苏芸芸 |
地址: | 65001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快速 识别 防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电子对抗及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快速发现、识别并干扰的综合信息处理平台。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国内外无人机市场发展迅猛,从最初的军用领域逐渐扩展到消费领域,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无人机飞行高度相对较低、体积小、飞行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对其探测、识别比较很困难,因此,违规使用无人机对公共安全会造成威胁。由于目前我国很多无人机还无法达到民航局的适航要求,安全性难以保障。同时,无人机数据链技术尚需完善。数据链丢失容易导致无人机失控,即使带有自动回收功能的无人机,也难以保证在无人机自动返回期间的安全性。最为严重的是,民用无人机在感知规避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无人机一般也没有配备空中防撞系统;因此,在民航机场附近飞行的无人机,给民航客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最近两年,全国已发生多起无人机在空中逼停飞机的事件,无人机已成为民航班机的“隐形杀手”2013年7月的一天,在深圳机场,一架无人机因操作者操作失误,飞到了差不多400米的高度,这对航班产生了很大影响,该航班不得已只能紧急爬升,并改变了航线,最终,才避过了这个不明飞行物。
2013年12月,北京某航空科技公司3名员工操控无人机“黑飞”航拍测绘,导致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北空雷达监测发现后,迅速出动将其击落。事后查明,此事件为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组织的航拍,既未向民航部门申报任务,也未向北空申请飞行计划,属擅自违规飞行,导致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而3名当事人被检方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
2016年5月28日傍晚,民航西南空管局塔台,雷达发现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东跑道十几公里外的龙泉柏阖寺上空,有无人机在活动。因为事发在航班起降空域,东跑道被迫停航关闭达1小时20分钟,这直接导致55个进出港航班延误,严重扰乱了机场飞行秩序。
从今年开始云南省重要的进出空港——昆明长水机场多次遭到“黑飞”无人机干扰,今年2月5日一天长水机场发生两起无人机入侵事件和5月1日-2日长水机场又连续两日发生无人机入侵,在此期间导致多个航班延误。
随着类似上述事件的日益增长,无人机对机场、油库、私密场所以及大型会议等地点造成在安全、信息保密等方面的构成威胁。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采用的防护方式主要有1. 空军战机将无人机击落或者迫降;2.地面枪械击落无人机;
上述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采用战机成本很高且不能在很多场所覆盖;采用枪械受到法律管制,有些场所不能为工作人员配备枪械;采用手持式干扰仪在于人携带重量有限,同时由于大功率电磁波对人体有损害,所以该干扰仪的防护半径不大(400米左右),遇到多无人机“突防式”攻击时显得势单力薄。
目前所有的民用无人机都需要用到无线电技术来实现定位、遥控、图像传输等功能。当然某些特殊用途的无人机可以采用诸如地形匹配、图像识别以及高精度惯性导航的办法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并且自主的完成任务,但在民用领域尚未普及。既然无人机必须使用无线电技术,就可以对无线电进行干扰,从而达到使无人机失控或折返的目地。
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上,首次出现了手持式干扰仪使其迫降或者返航,同时最近一年各种小型化的无人机干扰设备开始面试,可以采用车载、手持的方式对无人机进行干扰。但目前市场上干扰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只能在目标发现后先采取接近方式,然后发射干扰信号,同时干扰信号功率不能太强,另外“黑飞”无人机可以通过图传方式发现正在携带干扰仪接近的干扰车、警察等目标,做出提前规避动作。
采用陆基式干扰装置具有发射功率大,作用距离远,易于远程操控以及可以伪装等优势,在大型的机场、油库、军用设施等通过合理部署和控制干扰装置可以有效的对无人机进行远距离“阻击”,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一些对无线电强信号敏感的地区,例如:机场、油库等不能长时间开启干扰装置,如果能够采用光学望远镜先发现空中的无人机,再打开大功率干扰装置的方案,可以提高干扰成功率,降低大功率信号对保护区内部设备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功率消耗。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未经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82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