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采茶鲜叶加工扁形绿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9438.3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尹军峰;陈根生;俞燎远;许勇泉;高颖;邹纯;邓余良;陈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B07B1/4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茶 加工 绿茶 方法 | ||
1.一种机采茶鲜叶加工扁形绿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平面抛振式鲜叶分级机对机采茶鲜叶进行分级处理,经第一块筛板T1出叶口EⅠ分出碎片和断芽,第二块筛板T2出叶口EⅡ和第三块筛板T3出叶口EⅢ的鲜叶混合后加工成扁形绿茶,第四出叶口EⅣ的鲜叶单独加工成扁形绿茶,平面抛振式鲜叶分级机的三块筛板的筛孔孔径及孔型配置分别为:T1椭圆形筛孔,孔径a=20mm、b=6mm;T2圆形筛孔,孔径d=22mm;T3圆形筛孔,孔径d=26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采茶鲜叶加工扁形绿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出叶口EⅡ和第三出叶口EⅢ的茶鲜叶混合后具体加工工艺如下:将混合后的鲜叶摊放置摊青架或储青槽,茶青叶摊放至含水量68%~70%,然后采用理条杀青方式,U形槽内壁温度达到200±20℃,杀青时间80~90s,杀青至含水量50%~55%;选用快速风冷的方式将杀青叶快速冷却至常温,并除去部分黄片;回潮时间控制在60 min~120 min,至手捏茶叶成团揉软、不刺手;青锅,将回潮叶100~120克/次投入扁茶炒制机,叶温控制在100~120℃,时间5~7min至含水量20%~25%,回潮时间控制在60 min~100 min;辉锅,将青锅回潮叶100±10克/次投入扁茶炒制机,叶温控制在60~90℃,时间4~6min至含水量8%~12%,回潮时间控制在90 min~120 min;脱毫提香,辉锅回潮叶投入六角辉干机中,辉干机内壁温度50±2℃,至含水量小于6%;用风选的方式对毛茶进行精制,去片、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采茶鲜叶加工扁形绿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出叶口EⅣ的茶鲜叶混匀后具体加工工艺如下:鲜叶摊放置摊青架或储青槽,茶青叶摊放至含水量65%~68%,然后采用理条杀青方式,U形槽内壁温度达到200±20℃,杀青时间80~85s,杀青至含水量50%~55%;通过快速风冷的方式将杀青叶快速冷却至常温,并除去部分黄片和老叶;通过振动槽带将风选后的杀青叶输送至茶叶切段机,将理条杀青叶切段,段长在3.2 cm至3.5 cm,回潮时间控制在60 min~120 min,至手捏茶叶成团揉软、不刺手;青锅,将回潮叶100~120克/次投入扁茶炒制机,叶温控制在110~120℃,时间5~7min至含水量20%~25%,回潮时间控制在60 min~100 min;辉锅,将青锅回潮叶100±10克/次投入扁茶炒制机,叶温控制在60~90℃,时间4~6min至含水量8%~12%,回潮时间控制在90 min~120 min;脱毫提香,辉锅回潮叶投入六角辉干机中,辉干机内壁温度50±2℃,至含水量小于6%;用风选的方式对毛茶进行精制,去片、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采茶鲜叶加工扁形绿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采茶鲜叶为单人采茶机或者双人采茶机进行往复式机械化采摘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94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