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的施工工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9972.4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5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东;周玉石;刘国锋;谢曙东;赵伟明;鲍国强;张群;周磊;沈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地岩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构件 多介质 埋入式 组合桩 钻孔 钢筒 水泥浆 施工工法 成孔 节能环保 螺旋钻杆 土体压力 旋转钢筒 自由落体 钻进成孔 植桩机 土层 钻头 拔出 成桩 挤土 岩体 岩土 止水 桩身 钻杆 钻进 地层 灌注 下沉 砂石 抵抗 拆除 融合 便利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的施工工法,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是通过中掘植桩机在岩土及岩体地层中钻进成孔,成孔过程中钻杆与钢筒同时钻进土层中,同时利用螺旋钻杆钻头自动出土或砂石,直至钢筒下沉至设计深度,成孔后自由落体插入预制构件,灌注水泥浆,旋转钢筒360度使水泥浆与预制构件充分融合,逐节将钢筒拔出并拆除,形成具有止水和抵抗土体压力的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本发明的优点是预制构件施工方便、成桩无挤土、桩身强度提高15%以上、节能环保、推广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的施工工法。该施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土层(砂层、卵砾石层和岩石层等),尤其在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卵石混岩地层、邻近地铁保护建筑等)的基坑围护及地基加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基础越挖越深,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普遍。地面建筑物密集,地下各类管线纵横交错,因此,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对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卵石混岩地层、邻近地铁保护建筑等)的基坑工程,如何减小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效地控制围护体的变形,已引起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常用的桩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钻孔灌注桩一般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在水下浇灌混凝土技术,存在施工速度慢,造价高等缺点。而沉管灌注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但很容易产生颈缩、断桩、局部夹土、混凝土离析和强度不足等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为国内使用最多的一种桩型,采用截面方形、圆形等形状。预制桩的沉桩方式有锤击法、振动法和静压法,具有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但是其属于挤土桩,在沉桩过程中对土体产生挤压,影响周边建筑、道路、地下管线等,容易引起纠纷,为了避免打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增加额外的防护费用,所以其使用受到许多条件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的施工工法,桩体周围水泥浆与预制构件充分融合形成整体,使桩身强度更高,整体性更强,对环境无挤土,造价低,施工便捷。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是通过中掘植桩机在岩土及岩体地层中钻进成孔,成孔过程中钻杆与钢筒同时钻进土层中,同时利用螺旋钻杆钻头自动出土或砂石,直至钢筒下沉至设计深度,成孔后自由落体插入预制构件,灌注水泥浆,旋转钢筒360度使水泥浆与预制构件充分融合,逐节将钢筒拔出并拆除,形成具有止水和抵抗土体压力的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
所述预制构件可以是预制H型构件、离心方桩、预制圆桩、H型钢。
所述水泥浆可以是水泥土、低强度混凝土或纤维混凝土等。
所述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通过钢筒钻进成孔,在钢筒中先插桩后注浆,通过钢筒的保护,旋转钢筒360度使水泥浆与预制构件充分融合形成整体,形成具有止水和抵抗土体压力的钻孔埋入式多介质组合桩。
所述预制件为自由落体插入钢筒,先插桩后注浆,减少额外机械设备的投入,降低成本,施工简便。
所述预制构件可以是单节或是多节拼接而成,桩体插入深度更深。
所述的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样,根据施工图放出实样;
(2)装置就位,将中掘植桩机移动到待施工位置;
(3)起动后台空压机,为中掘植桩机提供压缩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地岩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地岩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99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坑挖掘方法
- 下一篇:综合管廊明挖施工用挡土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