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迹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0156.5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8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王博;邓丽;杨格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正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迹 数据 可视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迹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多源轨迹数据的可视化,其中方法包括:从多个数据来源获取轨迹数据;根据对象要素标识,从轨迹数据中获取各对象要素的轨迹点;针对任一比例尺,确定同一对象要素的融合轨迹点,融合轨迹点中任两个轨迹点之间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预设距离阈值与地图的比例尺相对应;在地图上展现融合轨迹点。地图的每一个比例尺都对应有一个预设距离阈值用于对轨迹点进行融合,使得在不同比例尺中能够进行融合的轨迹点也不同,通过随比例尺动态变化的预设距离阈值,克服了多种来源的轨迹数据空间跨度大的问题,使得多种来源的轨迹数据可以同时在地图上展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迹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与各种传感器的投入使用,如车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手机、公交卡、银行卡等,与对象关联的轨迹数据不断丰富,并且信息量大大增长,围绕人、车等对象的轨迹分析已经具备了足够丰富的数据基础,由于轨迹数据往往包含空间位置信息,因此基于地图进行轨迹数据可视化展现和分析的技术逐渐成熟。
但是目前的大部分轨迹可视化分析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只支持单类轨迹的可视化展现方式,即只能展现一种数据来源所提供的轨迹数据。其原因在于多种来源的轨迹数据在时间、空间跨度上差异较大,例如,由铁路局或者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数据多为城市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轨迹数据,而公交公司所提供的数据则多为城市内部的轨迹数据。此外,不同来源的轨迹数据的数据量差异也较大,从而难以充分利用地图获得较为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迹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多源轨迹数据的共同可视化展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迹数据可视化方法,应用于多比例尺的地图,包括:
从多个数据来源获取轨迹数据;
根据对象要素标识,从所述轨迹数据中获取各对象要素的轨迹点;
针对任一比例尺,确定同一对象要素的融合轨迹点,所述融合轨迹点中任两个轨迹点之间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所述预设距离阈值与所述地图的比例尺相对应;
在所述地图上展现所述融合轨迹点。
可选的,根据对象要素标识,从所述轨迹数据中获取各对象要素的轨迹点之后,还包括:
根据各个轨迹点在所述轨迹数据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确定未满足预设标准的短期轨迹点;
确定同一对象要素的融合轨迹点,包括:
根据所述短期轨迹点确定所述融合轨迹点,所述融合轨迹点中任两个短期轨迹点之间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
可选的,还包括:
根据各个轨迹点在所述轨迹数据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确定满足预设标准的长期轨迹点;
在所述地图上展现所述长期轨迹点。
可选的,确定同一对象要素的融合轨迹点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轨迹数据的时空连贯性,获取所述轨迹数据中的连贯型轨迹数据;
对所述连贯型轨迹数据进行分段;
确定同一对象要素的融合轨迹点,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分别获取所述连贯型轨迹数据的各个分段的融合轨迹点;
在所述地图上展现所述融合轨迹点,包括:
在所述地图上关联展现所述各个分段的融合轨迹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迹数据可视化装置,应用于多比例尺的地图,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正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方正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0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