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佛手螺养殖笼及其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0848.X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9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扬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扬斌 |
主分类号: | A01K61/51 | 分类号: | A01K61/51;A01K61/53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林朝熙 |
地址: | 3504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佛手 养殖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佛手螺养殖笼,包括管状的养殖笼主体,所述养殖笼主体的侧壁均匀设有进出水口,养殖笼主体的上下两开口处均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养殖笼主体的内腔设有隔板,一绳索穿过所有通孔并贯穿隔板,所述绳索外周包覆有挂苗层。本发明的结构合理,在养殖笼主体上设有隔板,可以避开光线,在养殖笼主体内设有隔层,可以将贝苗固定,便于养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佛手螺人工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水域选择;S2:贝苗采集和培育;S3:采集归笼和管笼养殖;S4:养殖方法,本发明的养殖方法更加简单,并且更加的科学合理,提高了佛手螺养殖效率及佛手螺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佛手螺养殖笼及其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佛手螺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贻贝科,俗称笔架螺、狗爪螺,佛手螺、龟足螺、鹅劲藤壶等。佛手螺外壳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以黄色为最佳,佛手螺不同于其他贝类,它的肚腩不利于长时间泡在水里,佛手螺是很有经济价值的贝类,也是餐桌上一道美味佳肴,有‘来自地狱的海鲜’之称,由于人为过度采伐,导致佛手螺自然资源逐渐减少,目前还没发现人工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佛手螺养殖笼,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佛手螺养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
一种佛手螺养殖笼,包括管状的养殖笼主体,所述养殖笼主体的侧壁均匀设有进出水口,养殖笼主体的上下两开口处均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养殖笼主体的内腔设有隔板,一绳索穿过所有通孔并贯穿隔板,所述绳索外周包覆有挂苗层。
其中,所述隔板的数量不少于两个,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等间距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隔板上表面靠近养殖笼主体的侧壁设置有径向凸块。
其中,所述隔板上下表面靠近养殖笼主体的侧壁均径向设置有凸块。
方案二
一种佛手螺养殖方法,采用方案一所述的佛手螺养殖笼,所述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水域选择:
选择潮流畅通、浮游生物丰富、水质澄清、最低潮时水位在3米以上和风浪较小的水域。
S2:贝苗采集和培育: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海面贝苗采集:首先清除参杂的其它贝类,再选择个体大,肚腩饱满,健康完整的佛手螺作为亲贝,用浮游生物绢网在亲贝四周捕捞幼体,在亲贝的四周采用伞状围笼式采苗,围笼内可增加各种供贝苗附着的材料,用人工投放适宜的附着基,也包括包裹网片的绳索采集贝苗,让幼苗附着变态,进行2-4个月的自然生长;
S2-2:育苗池内贝苗采集,首先清除池内各种杂质与消毒,在育苗池墙体和池底铺上300目的网片,亲贝每天要保持两个小时以上离开水面,亲贝养殖进食繁育需要水流刺激,选择个体大,肚腩饱满,健康完整的佛手螺作为亲贝,尽量将亲贝放置在池子中间,池内可增加各种供贝苗附着的材料,用人工投放适宜的附着基,也包括包裹网片的绳索采集贝苗,让幼苗附着变态,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水质,进行2-4个月的自然生长;
S3:采集归笼和管笼养殖: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采集归笼:将附着在生物绢网的贝苗,采用剪片方式,将其固定在笼子内,固定贝苗和零散佛手螺用针线串联。
S3-2:管笼养殖:就是利用绳索串联采集的贝苗,将其固定于笼子内笼子可以是管状的,这种形式我们简称为管笼,管笼可以用有孔的水管、桶、水泥管等。绳索间距之间绑有挡板隔层,管盖中心有穿绳孔,管笼外侧有套网袋与浮球,零散佛手螺用针线串连方式固定于管笼内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扬斌,未经李扬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08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护幼贝的旋转式放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