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杨梅素在制备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制剂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0938.9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5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04;A61K47/42;A61K31/352;A61K31/704;A61P35/00;A61P39/06;A61P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杨梅 制备 阿霉素 心脏 毒性 保护 制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杨梅素在制备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也公开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微胶囊。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制备的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制剂具有很强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避免了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以及心肌线粒体DNA的损伤,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制备的微胶囊具有更高的热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抵抗生物微环境中的化学扰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学领域,尤其是涉及杨梅素在制备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阿霉素是一种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可抑制RNA 和DNA的合成,抗瘤谱较广,对各种生长周期的肿瘤细胞都有杀灭作用。主要适用于急、慢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实体瘤。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其对心肌细胞产生强烈的损伤作用,产生阿霉素心脏毒性,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找到能降低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药物对其临床应用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杨梅素用于制备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制剂的用途,所制备的制剂具有优良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且制剂中壁材对芯材的包覆率高,大大提高了制剂的热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抵抗生物微环境中的化学扰动,使制剂能够更加稳定地清除自由基。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杨梅素在制备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制剂中的应用,其中,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制剂中杨梅素与阿霉素按物质的量比为0.5~1: 40。杨梅素具有很强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避免了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以及心肌线粒体DNA的损伤,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
作为优选,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制剂为微胶囊剂,制备方法包括载药丝胶蛋白微胶囊的制备,二氧化硅/丝胶蛋白杂化微胶囊的制备。微胶囊剂具有刺激-响应性释放能力,使有效成分能够缓慢释放,能够长久有效地作用于病变细胞,避免了毒副作用直接出现于生物体内。
作为优选,载药丝胶蛋白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中,取5~6份质量分数为0.18%~0.2%丝胶蛋白溶液,加入8~9份浓度为55~60mM的CaCl2溶液,再加入0.08~0.1份阿梅素与0.001~0.0025份杨梅素,调pH为6~7,在34~37℃恒温反应19~23h,离心弃上清液,得载药丝胶蛋白微胶囊。制备方法简单,一步实现了活性组分阿霉素和杨梅素的负载,所制备的载药丝胶蛋白微胶囊药物负载率高,生物相容性好,同时降低了工业生产中丝胶直接脱除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作为优选,二氧化硅/丝胶蛋白杂化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中,取4~5份丝胶蛋白微胶囊,向其中加入0.07~0.1份聚烯丙胺盐酸盐与90~100份超纯水,搅拌,再加入4.6~5份质量分数为25%的氨水,搅拌混合,接着加入2.6~3份正硅酸乙酯和15~20份无水乙醇,在20~23℃恒温反应16~20min,离心分离,洗涤,得二氧化硅/丝胶蛋白杂化微胶囊。用力学性能优异的二氧化硅颗粒对丝胶蛋白进行表面修饰,使微胶囊具有更高的热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抵抗生物微环境中的化学扰动,大大增加了胶囊的使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所制备的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制剂具有很强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避免了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以及心肌线粒体DNA的损伤,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杨梅素对由阿霉素引起H9C2细胞内的PARP、CleavedCaspase-3、Nrf2、P-P38、P-ERK、P-JNK蛋白的表达量有一定的下调作用,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用力学性能优异的二氧化硅颗粒对丝胶蛋白进行表面修饰,制备所得的微胶囊具有更高的热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抵抗生物微环境中的化学扰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PARP、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电泳图;
图2为本发明Nrf2、P-P38、P-ERK、P-JNK蛋白表达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09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