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孔密封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1243.2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1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森本惠介;金田弘明;荒田光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龚敏;王刚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密封 部件 | ||
本发明的车门孔密封部件不会导致产生由与从车门内板的开口部突出的突出物接触所引发的异常声音,而且发挥较高的吸声性能和隔声效果来提高车厢内的安静性。车门孔密封部件(1)具有树脂片(2)和片状泡沫弹性件(3)。在树脂片(2)上的与冲击吸收件(105)的突出方向前端侧相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通孔(2c)。侧视时,片状泡沫弹性件(3)处于在树脂片2的通孔(2c)的内周侧松弛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例如形成在车门内板上的开口部进行密封的车门孔密封部件,特别是属于安装在车门的内板上的构造的技术领域,其中,所述门具有从内板的开口部在车厢内外方向上突出的突出物。
背景技术
在车门内板上形成有用于进行在门的内侧安装各种零部件的作业的开口部、用于安装扬声器的开口部等,从而安装了用于堵住上述开口部的门孔密封部件。
作为这种门孔密封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所公开的门孔密封部件已为人所知。专利文献1中的门孔密封部件由树脂片构成。在树脂片的周缘部设置有与内板粘接的粘接部,该粘接部形成为相对于树脂片的其它部分鼓出的阶梯状,并且该粘接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更薄。
此外,专利文献2的门孔密封部件由芯层和非弹性表层构成,其中,上述芯层由弹性件形成,上述非弹性表层配置在芯层的两侧。构成表层的由树脂制成的薄膜通过延伸为超过弹性变形限度为止,由此发生塑性变形。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47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2906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有时,在车门上设置有冲击吸收部件,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用于缓解在汽车的侧面发生碰撞时等情况下从侧方作用于乘车者身上的冲击。为了得到冲击吸收效果,需要确保该冲击吸收部件的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规定尺寸,因此,有时将冲击吸收部件设置成:从车门的车厢内侧经过内板的开口部向车门的内部突出。
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如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使门孔密封部件的一部分鼓出,使该鼓出部分与冲击吸收部件的高度一致来避免门孔密封部件与冲击吸收部件之间的较强的相互干涉。
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中的门孔密封部件由树脂片形成,因此,例如因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的振动等而与冲击吸收部件发生了接触时,可能会引发异常声音。此外,可以认为:专利文献1的树脂片是坚固的,因此吸声效果低,且通过设置了门孔密封部件来提高车厢内的安静性的程度较低。而且,由于使门孔密封部件的一部分鼓出,因此其一部分的厚度比较薄,从而还存在车厢外的噪声容易透过厚度比较薄的部分的问题。
于是,想到了使用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门孔密封部件,通过使其一部分延伸,来避免门孔密封部件与冲击吸收部件之间的较强的相互干涉。但是,专利文献2中的表层是非弹性表层,因此,与专利文献1同样,专利文献2中的表层因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的振动等而与冲击吸收部件发生了接触时,可能会引发异常声音。此外,可以认为:由于在专利文献2中在两侧存在表层,因此吸声效果低。而且,表层延伸至超过弹性变形限度为止,因此厚度比较薄,此外,对于芯层而言,其也沿着冲击吸收部件发生变形,由此减小芯层的厚度。即,专利文献2的门孔密封部件也存在车厢外的噪声容易透过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设置有从车门的内板的开口部在车厢内外方向上突出的突出物的情况下,做到能够避免与突出物之间的较强的相互干涉,并且不会因与突出物接触而引发异常声音,而且还发挥较高的吸声性能和隔声效果来提高车厢内的安静性。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具备安装在内板上的树脂片和堵住内板的开口部的片状泡沫弹性件,在片状泡沫弹性件处于固贴在树脂片上的状态时,上述片状泡沫弹性件在该树脂片的通孔的内周侧是松弛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1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