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物阻燃整理液、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5618.2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5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润;杨文广;马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铁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453 | 分类号: | D06M13/453;D06M13/432;D06M11/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宋艳艳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利泽中一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物 阻燃 整理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织物阻燃整理液、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织物阻燃整理液以水为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脲基丙二醇磷酸酯为19~27份、预处理羟甲基化磷酸脒基脲12~18份、偏硼酸钠8~11份,助剂10~17份。本发明的织物阻燃整理液的制备方法,将预处理羟甲基化磷酸脒基脲、偏硼酸钠加入水中,搅拌下溶解后,再加入助剂、脲基丙二醇磷酸酯,搅拌溶解,即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生产过程无毒害物质,热稳定性高,无甲醛。织物处理后不发硬、不滴落,燃烧不产生致癌性挥发物质,烟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也大大减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物阻燃整理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诸多火灾的发生,一般都从易燃物而起。如何快速有效地对现有易燃物进行阻燃处理,而且不影响织物的物理性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阻燃整理液体虽然发展多年,种类丰富,但市场应用的比例较高的仍然是氯、溴类,比如氯化铵、二溴硝基苯酚、十溴二苯醚、溴化聚苯乙烯、三(氯异丙基)磷酸酯等,其处理效果好、价格低廉,但是其生产过程会有有害物质,更为严重的是在火焰的高温作用下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有很强的腐蚀性、毒性、甚至致癌性。所以在火灾环境下会给受灾群群众和施救人员带来严重的伤害。
传统的脲基磷酸盐GUP,甲醛会缓慢地挥发到空气中,影响环境,危害人体健康。阻燃的协同效应发挥不好造成处理后织物有严重燃烧滴落现象,可能造成其物品的引燃,还有在一些工艺流程上加入了强酸,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了织物的使用寿命。
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种非卤族的织物阻燃整理剂,能够做到使处理后的织物不硬结、不变色,无甲醛残留,且燃烧滴落不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阻燃整理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阻燃整理液。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织物阻燃整理液,所述织物阻燃整理液以水为溶剂,水20~50份,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脲基丙二醇磷酸酯为19~27份、预处理羟甲基化磷酸脒基脲12~18份、偏硼酸钠8~11份,助剂10~17份。
本发明采用聚合状羟基化磷酸脒基脲与脲基丙二醇磷酸酯,通过助剂实现与织物纤维较好的结合,在燃烧时各种成分脱羟基相连形成网状结构,提高纤维附着度,阻燃效果持久,本发明整体上加强了阻燃液对织物的附着力和抗流失性,从而使得织物相对耐久阻燃。
脲基丙二醇磷酸酯有着很好膨胀作用,隔绝了部分热量的传导,硼酸盐与高温下分解出的磷酸根离子反应,从而在织物表面生成坚硬的覆盖层,这一系列反应使得织物的燃烧反应大大减缓,从而减少了热量、烟气和一氧化碳的释放。因为脲基丙二醇磷酸酯膨胀和分解,无法使织物凝聚成团形成滴落物,其分解的惰性气体稀释了氧气,有效阻止了纤维素的热裂解与有毒气体的释放,使得燃烧终止。
过氧化氢预处理羟甲基化磷酸脒基脲除了去除甲醛,能有效降低织物纤维的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量,从而减缓了织物快速分解、抑制了火焰的蔓延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大幅提高纤维燃烧时的残余物质分解,残炭率可以提高1.5倍以上。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织物阻燃整理液,所述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4~8份、防泳移剂6~9份,其中,可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聚山梨酯、脂肪酸甘油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卵磷脂、烷基葡糖苷、月桂醇硫酸钠其中的一种或多种,防泳移剂可以选用聚乙二醇醚、海藻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酚等的一种或多种。
表面活性剂增加了织物纤维的亲水性能,使织物更好的吸收阻燃整理液;防泳移剂增强了织物纤维的稳定性,液体所含的无机盐(偏磷酸钠与焦磷酸钠)浸入纤维后富含结晶水,织物干燥后无机盐与水以X·nH2O形式结合。整理后的织物受热后,阻燃液的结晶水挥发放热,磷酸盐在高温下促进了纤维的炭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铁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铁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56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