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增材制造的热控制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6196.0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M·S·威伦斯基;F·托里斯;N·S·埃文斯;S·F·哈里森;M·P·柯扎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音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06 | 分类号: | B29C64/106;B29C64/295;B29C64/393;B22F3/115;B33Y3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杨薇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热源 制造 热控制 物理性质 控制器 原料材料 期望 加热 上联 | ||
1.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热控制的系统(10),该系统包括:
构建空间体积(12),在该构建空间体积(12)内增材制造零件(14);
热源(16),该热源(16)相对于所述构建空间体积(12)定位并且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将热量主动地输送到所述零件(14)的离散部分;
热传感器(44),该热传感器(44)相对于所述构建空间体积(12)定位并且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获取与所述零件(14)关联的热数据;以及
控制器(20),该控制器(20)在操作上联接到所述热源(16)和所述热传感器(44)并且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热数据引导来自所述热源(16)的热量(18)到所述零件(14)的离散部分的输送以给予所述零件期望的物理性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10),其中所述热源(16)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能够将热量(18)输送到所述零件(14)的任何暴露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10),该系统还包括:
热源驱动组件(22),该热源驱动组件(22)被构造为在相对于所述构建空间体积(12)的三个维度上主动地移动所述热源(3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10),其中所述热源(16)包括激光器(24)和反射镜定位系统(26),该反射镜定位系统(26)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将所述激光器(24)主动地指向所述零件(14)的离散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10),该系统还包括:
支撑台(38),该支撑台(38)相对于所述构建空间体积(12)定位并且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支撑所述零件(14),其中所述热源(16)包括所述支撑台(38),并且其中所述支撑台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将热量(18)主动地输送到所述零件(14)的下表面的离散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10),其中所述热源(16)包括激光器(24)和灯(3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并且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支撑台(38),该支撑台(38)相对于所述构建空间体积(12)定位并且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支撑所述零件(14),其中所述支撑台(38)对于红外光而言是透明的,并且其中所述热源(16)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通过所述支撑台(38)将热量(18)主动地输送到所述零件(14)的下表面的离散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10),该系统还包括:
支撑台(38),该支撑台(38)相对于所述构建空间体积(12)定位并且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支撑所述零件(14),其中所述支撑台(38)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从所述零件(14)的下表面的离散部分主动地回收热量(18)。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10),其中所述控制器(20)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零件(14)的预测热特性引导来自所述热源(16)的热量(18)到所述零件(14)的离散部分的输送,其中所述预测热特性基于用于创建所述零件(14)的原料材料(56)、所述零件的离散部分的创建的时间、由所述热传感器(44)获取的热数据以及所述构建空间体积(12)内的环境条件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10),该系统还包括:
冷却系统(48),该冷却系统(48)相对于所述构建空间体积(12)定位并且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从所述零件(14)的离散部分主动地回收热量(18)以给予所述零件(14)期望的物理性质;
其中所述控制器(20)在操作上联接到所述冷却系统(48)并且被构造为当所述零件在被增材制造时引导从所述零件(14)的离散部分的热量(18)的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音公司,未经波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619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