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的涂层材料及其涂装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6551.4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9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光;吴锡辉;励春林;江华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133/14;C09D101/28;C09D5/08;C09D7/65;B05D3/00;B05D3/04;B05D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洪珊珊 |
地址: | 31515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涂层 材料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强度的涂层材料及其涂装工艺。所述涂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羟基丙烯酸乳液10~20份;聚苯乙烯接枝聚氨酯50~60份;羟甲基纤维素8~15份;填料8~15份;成膜助剂3~8份;去离子水10~15份。将所述涂料经涂装工艺涂覆于产品表面,获得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水解、抗老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强度的涂层材料及其涂装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塑料制品在工业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汽车、电动车领域的应用迅速扩展,越来越多的车身外饰件及内饰件开始塑料化,随之而来的对这些塑料件的装饰性和耐久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喷涂涂料后的塑料件要求具有良好的韧性、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涂料主要有溶剂型和水性涂料两类,尽管溶剂型涂料的价格只有水性涂料的一半,但是溶剂型涂料的苯系物含量远远高于水性涂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体有害,而水性涂料尽管价格昂贵,但却是一种环保材料,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视,水性涂料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亲睐。
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与溶剂型产品相比,具有安全、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丙烯酸树脂具有快干、良好的透明性、保光保色性好等优点,而且附着力、光泽、硬度和耐候性能也较好,其缺点是最低成膜温度高、成膜性及柔韧性较差、耐水耐溶剂性差、热粘冷脆。聚氨酯分子结构中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组成的链段结构,决定了其既坚硬又柔韧的独特性能,其两相结构使水性聚氨酯具有优异的低温成膜性、流平性及柔韧性,抗热回粘性好,但在稳定性、自增稠性、固含量、保光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在性质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对二者进行改性,最大程度发挥二者的互补性能,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的涂层材料及其涂装工艺,通过涂层材料组分体系的优化,结合涂装工艺,产生高亮度、耐磨和耐老化的涂装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的涂层材料,所述涂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羟基丙烯酸乳液10~20份;
聚苯乙烯接枝聚氨酯50~60份;
羟甲基纤维素8~15份;
填料8~15份;
成膜助剂3~8份;
去离子水10~15份。
本发明涂料采用聚苯乙烯接枝聚氨酯、羟基丙烯酸和羟甲基纤维素复合使用,将聚氨酯的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强度、优异的柔性和耐磨损性能与羟基丙烯酸的良好附着力、较低的成本有机结合,同时羟甲基纤维素与聚氨酯之间产生氢键作用,形成复杂的交联结构,提高材料的硬度。本发明使用聚苯乙烯链段接枝的聚氨酯,当涂料喷涂在产品表面时,聚氨酯段向涂层内部伸展,与底层有机结合,而聚苯乙烯链段向外伸展,在涂层表面形成聚苯乙烯链段结构,赋予涂层表层优异的耐磨耐腐蚀性能。
作为优选,聚苯乙烯链段占聚苯乙烯接枝聚氨酯总量的2~10%。聚苯乙烯链段占聚氨酯比重越大,在涂层表层形成的聚苯乙烯链段越多,涂层的性能越好,但是聚苯乙烯以嵌段形式进入聚氨酯大分子链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聚氨酯本来规整的分子链序列,对聚氨酯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所以聚苯乙烯链段控制为聚苯乙烯接枝聚氨酯总量的2~10%。
作为优先,聚苯乙烯接枝聚氨酯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乙二醇在100~110℃,真空脱水2~3h,降至50~60℃卸真空,加入计量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真空脱水的聚苯乙烯,在80~85℃反应2~3h,真空脱气20~30min后,得到聚苯乙烯接枝聚氨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6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