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8199.8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9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魏从杰;李键;姚珍;张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14 | 分类号: | C04B26/14;C04B111/7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乐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浆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酯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港口、码头、大坝和路桥等涉水建筑物结构的新建和修复加固工程,往往需要采用灌浆料进行灌注施工。
传统的灌浆料主要有水泥灌浆料、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灌浆料及聚酯灌浆料。其中,水泥灌浆料和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灌浆料均存在水中施工易分散、强度低、在水中的界面粘接力小、低温固化时间长、抗渗透性弱、抗冻融循环能力差以及需要围堰排水作业等缺点。
与这两种灌浆料相比,聚酯灌浆料主要以聚氨酯、环氧树脂等聚合物及填充料构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渗透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因此被广泛利用。然而,传统的聚酯灌浆料的造价昂贵,收缩率大,不利于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聚酯灌浆料不利于广泛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有利于广泛应用的聚酯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聚酯灌浆料,所述聚酯灌浆料的原料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组分:
第一混合组分5~15;
第二混合组分5~15;
第三混合组分50~90;
其中,所述第一混合组分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组分:
环氧树脂60~90;
偶联剂0.5~5;
活性稀释剂1~30;
其中,所述第二混合组分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组分:
固化促进剂10~50;
环氧固化剂50~90;
其中,所述第三混合组分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组分:
所述砂包括按照目数和质量份数的如下组分:
上述聚酯灌浆料的原料中,第一混合组分、第二混合组分和第三混合组分按照上述配比相互配合使用,能够在保持较好的抗压强度、粘结强度、流充性能、抗分散性能、降低收缩率以及环保性能的同时,降低整体的造价,有利于广泛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混合组分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组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石粉的粒径大于300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氧树脂选自E51型环氧树脂、E44型环氧树脂和双酚F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偶联剂选自KH550、KH560和KH570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稀释剂选自正丁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化促进剂为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和三乙醇胺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氧固化剂选自聚酰胺类和酚醛胺类的一种。
还提供一种聚酯灌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上述的第一混合组分、第二混合组分和第三混合组分;
以及将所述第一混合组分和所述第二混合组分混合均匀,之后加入第三混合组分并混合均匀,得到聚酯灌浆料。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聚酯灌浆料中,由于聚酯灌浆料的原料中的第一混合组分、第二混合组分和第三混合组分按照上述配比相互配合使用,能够在保持较好的抗压强度、粘结强度、流充性能、抗分散性能、降低收缩率以及环保性能的同时,降低整体的造价,有利于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实施例2的聚酯灌浆料进行灌注之前混凝土表面的示意图;
图2为采用实施例2的聚酯灌浆料进行灌注之后混凝土表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一实施方式的聚酯灌浆料,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组分:
第一混合组分5~15;
第二混合组分5~15;
第三混合组分50~90;
其中,第一混合组分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组分:
环氧树脂60~90;
偶联剂0.5~5;
活性稀释剂1~30;
其中,第二混合组分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组分:
固化促进剂1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81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废弃陶瓷铸造机床床身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控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