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整理规划的物联网弱电工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8409.3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6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叶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瑞强 |
主分类号: | H02G3/00 | 分类号: | H02G3/00;H02G3/02;H02G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5055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理 规划 联网 工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弱电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整理规划的物联网弱电工程用方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位于住宅区的线路通道内,所述井体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分类箱,所述分类箱的内部等距离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以六个为一组将分类箱的内部分隔成七个走线腔。该可整理规划的物联网弱电工程用住宅弱电井,通过设置分类箱、走线腔、束线盒和固定装置等结构,利用下固定块和上固定块将弱电线固定在走线腔内,配合卡槽和卡块可灵活的进行敷设线路,分类明确,规划整理干净明了,在敷设线路时即可将整个弱电井内的线路整理整齐,防止其杂乱无章,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每家每户的线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弱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整理规划的物联网弱电工程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是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弱电工程是电力应用的一个分类,电力应用按照电力输送功率的强弱可以分为强电与弱电两类,建筑及建筑群用电一般指交流220V50Hz及以下的弱电。弱电井是用来敷设弱电线路(缆)的一个通道,弱电井在指定的楼层会设制检查口,方便给专业工作人员检查弱电线路(缆)用的。弱电井所走的线主要有网络线、电话线、监控线、射频电缆及TV等,一般弱电井走的均为信号线。弱电井是物联网可以正常运行的一个设备。
现有的弱电井大多数都没有对其内部线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导致弱电井内的线路杂乱无章,很难分辨出每家每户的线路,当住户的弱电线出现异常时,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寻找自家的线路,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故而,我们提出一种可整理规划的物联网弱电工程用住宅弱电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整理规划的物联网弱电工程用住宅弱电井,具备分类明确,规划整理干净明了,在敷设线路时即可将整个弱电井内的线路整理整齐,防止其杂乱无章,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每家每户的线路,尽量避免安全隐患以及防患于未然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弱电井大多数都没有对其内部线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导致弱电井内的线路杂乱无章,很难分辨出每家每户的线路,当住户的弱电线出现异常时,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寻找自家的线路,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分类明确,规划整理干净明了,在敷设线路时即可将整个弱电井内的线路整理整齐,防止其杂乱无章,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每家每户的线路,尽量避免安全隐患以及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整理规划的物联网弱电工程用住宅弱电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位于住宅区的线路通道内,所述井体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分类箱,所述分类箱的内部等距离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以六个为一组将分类箱的内部分隔成七个走线腔。
所述分类箱的上方且在井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束线盒,所述束线盒的上方且在井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的串口通过弱电线将束线盒和走线腔串联在一起,并且弱电线的表面通过固定装置活动安装在走线腔内。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块,所述下固定块的一端通过合页与上固定块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且下固定块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走线腔内,所述下固定块的另一端通过卡紧装置与上固定块的另一端活动卡接,所述下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上固定块的下表面也开设有凹槽。
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开设在下固定块远离合页一端的上表面上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活动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上固定块远离合页一端的下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瑞强,未经涂瑞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8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