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8685.X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6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占舟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6509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秸秆 制作 有机肥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
这些农作物的秸秆普遍被遗弃堆积在田间地头,相对潮湿,引燃时不能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烟雾,其中含有大量的粉尘以及污染物,这样不但对环境、人及其它动物产生严重的危害,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秸秆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秸秆常常被用来制作有机肥料,但是有机肥料的发酵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30天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计,将70-80份秸秆浸泡到弱酸性水中,检测秸秆含水率,当秸秆含水率为55-65%时,将秸秆捞出;
B.将秸秆与10-15份麸皮、3-5份酒糟、3-6份硅藻土、5-10份淤泥、3-4份薄荷、7-8份艾叶草、3-5份辣椒叶均匀混合,将所得混合物送入发酵棚内进行发酵,采用鼓风机进行通风,并测量温度,当温度为55-60℃时,加入1-2份高效腐熟剂,并均匀搅拌;
C.将B中所得物料在加压环境下进行有氧发酵,待物料内部温度降低至35℃,即可出料;
D.将C中所得物料干燥、粉碎、过筛并与5-10份枸杞干粉末混合并通过造粒机制成颗粒,即得。
本发明利用秸秆作为主要原料制备肥料,优先采用弱酸溶液浸泡秸秆,使秸秆变得更易分解,并为后续发酵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弱酸环境。发酵时添加了特制的高效腐熟剂,在弱酸的环境下能够更好的进行发酵过程,同时利用鼓风机可以增加空气流通量,有益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通过实验还发现,适当的增加气压也有利于发酵速度的进行。
优选地,所述的弱酸性水pH值为5.5-6。
优选地,所述的高效腐熟剂由白腐菌溶液、褐腐菌溶液以及肉桂酸溶液混合而成,且白腐菌溶液浓度为2-6×1010cfu/g,褐腐菌溶液浓度为2-6×1010cfu/g,肉桂酸浓度为4-6mM。少量肉桂酸的添加可以使白腐菌、褐腐菌的活性增加,从而加强发酵速率。
优选地,所述的加压压力为0.15-0.2Mpa。
优选地,所述的过筛为过50目筛。
通过各种优选方案可以使发酵过程至少缩短12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有效的加快了肥料发酵的速度,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按重量份计,将75份秸秆浸泡到pH值为5.5的溶液中,检测秸秆含水率,当秸秆含水率为60%时,将秸秆捞出;将秸秆与10份麸皮、3份酒糟、6份硅藻土、10份淤泥、4份薄荷、8份艾叶草、5份辣椒叶均匀混合,将所得混合物送入发酵棚内进行发酵,采用鼓风机进行通风,并测量温度,当温度为60℃时,加入2份高效腐熟剂,并均匀搅拌,且高效腐熟剂由浓度为3×1010cfu/g的白腐菌溶液、浓度为3×1010cfu/g的褐腐菌溶液以及浓度为6mM的肉桂酸溶液混合而成;将所得物料在0.15Mpa大气压力进行有氧发酵,待物料内部温度降低至35℃,即可出料;将所得物料干燥、粉碎、过50目筛并与5份枸杞干粉末混合并通过造粒机制成颗粒,即得。
实施例2
实验组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占舟,未经王占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86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