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8729.9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2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翠华;张勇;汪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35 | 分类号: | C07K14/35;C12N15/31;C12N15/70;A61K38/16;A61P37/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巨噬细胞 吞噬 能力 促进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剂,属于细胞生物学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剂能提升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所述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剂主要作用于β2整合素的配体,依赖表达在细胞表面的β2整合素提升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本发明成果可为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工具和思路,还对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筛选新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剂,属于细胞生物学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结核病(Tuberculosis,TB)的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Mtb)威胁着全球公众的健康。它与艾滋病、疟疾并称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传染病。
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含有四个mce操纵子,每个操纵子由两个yrbE基因(yrbEA、yrbEB),五个mce基因(mceA、mceB、mceC、mceD、mceF)和一个编码脂蛋白的基因组成。已有的研究报道了mce缺失突变体衰减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相比于结核分枝杆菌H37Rv 感染的小鼠,mce缺失突变体菌株感染的小鼠存活时间更长。mce操纵子主要参与分枝杆菌对宿主细胞的入侵,拥有假定的N端输出信号肽,可能定位在分枝杆菌菌体表面。在四个 mce操纵子中,mce3操纵子位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的RD15区,而且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BCG中缺少mce3操纵子。mce3操纵子参与调节结核分枝杆菌对宿主细胞的入侵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例如,Mce3A被报道能促进乳胶微珠侵入哺乳动物细胞,Mce3E 被报道能抑制ERK1/2信号通路促进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结核分枝杆菌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触发胞内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分枝杆菌侵入宿主细胞,但关于能被mce3 操纵子编码蛋白识别并结合的细胞表面受体尚未有文献报道。
巨噬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已有的研究表明,生物机体内的巨噬细胞可以随着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它们的表型和免疫功能,不断根据自身受到的刺激来改变自己的生理状态和免疫活性,从而更好的保证生物体机体和组织的健康。不同的刺激物质包括机体自身蛋白分子、小分子物质、真菌和细菌的提取物等能够刺激并激活巨噬细胞,从而增强巨噬细胞免疫反应和吞噬能力。在大多数脊椎动物细胞中,吞噬作用是保护机体处于健康状态的措施而非摄食的手段,吞噬作用的强弱是表现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强弱及活性的重要标志,通过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可以直接研究免疫学中巨噬细胞的相关作用,并深入揭示细胞吞噬这一动态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升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促进剂,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β2整合素结合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所述吞噬能力是一种保护措施而非摄食的手段。高等动物具有一些特化的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它们通过吞噬菌体摄取和消灭感染的细菌、病毒以及损伤的细胞、衰老的红细胞。吞噬作用对于其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所述促进剂含有氨基酸序列包括如以下(a)或(b)或(c)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蛋白质作为活性成分:
(a)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氨基酸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结合Erk1/2活性的由(a)衍生的多肽或其类似物;
(c)与(a)、(b)中氨基酸序列整体相似度在85%以上的由(a)衍生的多肽或其类似物。
所述活性成分是指能够提升细胞吞噬能力的成分。
所述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
所述吞噬能力是生物的一种保护措施而非摄食的手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促进剂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蛋白质或多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87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