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器新型内部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9115.2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0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苏安;邓清宇;王坤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诚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22 | 分类号: | B01J8/22;C10G47/26;C10G49/12;C10G1/06;C10G4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巩固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器 新型 内部结构 及其 设计 方法 用途 | ||
1.一种反应器新型内部结构,包括反应器筒体、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下部,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循环系统,所述内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泡罩、导流管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泡罩包括上部的空心圆柱形杯罩和下部的空心圆台形杯罩,所述圆柱形杯罩的顶部敞口,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圆台形杯罩的下底面的直径小于上底面的直径,所述上底面的周边与所述圆柱形杯罩底部周边连接,所述下底面的周边与所述导流管连接,所述导流管的下端通向所述反应器筒体的底部,与位于所述反应器筒体外部的所述循环泵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通向所述进料口,所述圆柱形杯罩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筒体内壁之间的环隙宽度为所述导流管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筒体内壁之间的环隙宽度的0.3-15‰,所述圆台形杯罩的侧壁的水平倾斜角为25°~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器新型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具有开合开关的中空泡罩上升管,所述泡罩上升管底部开口于所述圆台形杯罩的上部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器新型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罩上升管的内径与所述空心圆柱形杯罩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筒体内壁之间的环隙宽度之比为1:5至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应器新型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罩上升管的数量为20~40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器新型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筒体内壁之间的环隙内介质流速为0.01~1.5m/s,所述圆柱形杯罩的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筒体内壁之间的环隙内介质流速为2~20m/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器新型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泡罩上方与所述出料口之间的介质流速为0.005~0.5m/s。
7.一种反应器新型内部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所述内部结构包括反应器筒体、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下部,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循环系统,所述内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泡罩、导流管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泡罩包括上部的空心圆柱形杯罩和下部的空心圆台形杯罩,所述圆柱形杯罩的顶部敞口,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圆台形杯罩的下底面的直径小于上底面的直径,所述上底面的周边与所述圆柱形杯罩底部连接,所述下底面的周边与所述导流管连接,所述导流管的下端通向所述反应器筒体的底部,与位于所述反应器筒体外部的所述循环泵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通向所述进料口,所述循环泡罩上部的空心圆柱形杯罩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筒体内壁之间的环隙宽度为所述导流管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筒体内壁之间的环隙宽度的0.3-15‰,所述圆台形杯罩的侧壁的水平倾斜角为25°~75°。
8.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反应器新型内部结构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重油加氢工艺、煤直接液化工艺或油煤混炼工艺,所述重油包括原油、渣油、催化油浆、脱油沥青、煤焦油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煤包括褐煤、烟煤、不粘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油与煤的质量比范围为97:3-4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诚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诚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91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