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主动式减振缓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9227.8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2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陶玉勇;胡溧;何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8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式减振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主动式减振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装置运转时都会产生振动,当振动过大时,振动力不仅会损伤机械装置本身,而且会作用于地面基础,影响地基的使用寿命和周围的工作环境。传统的橡胶减振装置由于固有频率较高,减振效果不明显。而弹簧-液压阻尼减振装置虽能起到较好的减振效果,但制造复杂,液压阻尼器需经常保养维护。现代化阻尼器如:电磁阻尼器、气压阻尼器和滑轨阻尼器与双层隔振系统的结合都存在造价过高、制造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半主动式减振缓冲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半主动式减振缓冲装置,包括上层橡胶板、下层橡胶板、位于上层橡胶板与下层橡胶板之间的电磁颗粒隔振体、均匀布置在上层橡胶板与电磁颗粒隔振体及电磁颗粒隔振体与下层橡胶板之间的弹簧,所述电磁颗粒隔振体内至少设有一层沿水平面等间距平行分布的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填充有颗粒阻尼材料且两端均通过橡胶螺栓密封,所述电磁颗粒隔振体的表面缠绕有导电绕组。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层橡胶板和下层橡胶板均包裹有海绵层。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孔内填充的颗粒阻尼材料的体积为通孔容积的30%~85%。
上述方案中,所述颗粒阻尼材料为直径0.2~5mm的金属球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电绕组的通电电流为0.5~2A。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减振效果可控,能够同时产生颗粒阻尼和电磁阻尼的效应,可有效提高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层橡胶板1,下层橡胶板2,电磁颗粒隔振体3,通孔 3a,颗粒阻尼材料3b,导电绕组3c,橡胶螺栓3d,弹簧4,海绵层 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半主动式减振缓冲装置,包括上层橡胶板1、下层橡胶板2、位于上层橡胶板1与下层橡胶板2之间的电磁颗粒隔振体3、均匀布置在上层橡胶板1与电磁颗粒隔振体3及电磁颗粒隔振体3与下层橡胶板2之间的弹簧4,所述电磁颗粒隔振体3内至少设有一层沿水平面等间距平行分布的多个通孔3a,多个所述通孔3a 的内部均填充有颗粒阻尼材料3b且两端均通过橡胶螺栓3d密封,所述电磁颗粒隔振体3的表面缠绕有导电绕组3c。
上述上层橡胶板1和下层橡胶板2均包裹有海绵层5。
上述通孔3a内填充的颗粒阻尼材料3b的体积为通孔3a容积的 50%。
上述颗粒阻尼材料3b为直径2mm的铜球。
上述导电绕组3c的通电电流为1A。
上述电磁颗粒隔振体3内设有两层通孔3a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当上层橡胶板1或下层橡胶板2受到外界振动力输入时,振动力会通过弹簧4传递到电磁颗粒隔振体3,使电磁颗粒隔振体3振动损耗机械振动的能量的同时还会带动颗粒阻尼材料3b产生碰撞和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和声能,产生阻尼效应。同时当导电绕组 3c有直流电通过的时候会产生电磁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颗粒阻尼材料3b在磁场中运动时,颗粒内产生感应电流,此电流在颗粒内闭合,发生电涡流效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产生电磁阻尼效应。电磁颗粒阻尼效应起到抑制振动的作用使最终传递到下层橡胶板或上层橡胶板的振动力大大减小。
其他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9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振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个体化可装卸头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