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异味投放垃圾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9737.5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0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丰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6 | 分类号: | B65F1/16;B65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321400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味 投放 垃圾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异味投放垃圾筒,本无异味投放垃圾筒包括有筒体、筒盖和操作踏板;筒体的左右侧壁高于筒体的前后侧壁;筒盖打开时,筒盖的左右侧边始终与筒体的左右侧壁保持摩擦接触;在所述筒口的前筒边设置有投放滑板,在投放滑板的端部轴接有载物板;在筒盖的前盖边轴接有隔气板,在所述隔气板上开设有投放窗,在所述投放窗上轴接有常闭门;隔气板与载物板通过柱型卡扣连接;所述柱型卡扣包括有呈圆柱状的本体,在所述本体的两端开设有匹配的卡槽和卡柱;该垃圾筒能够有效防止气味外漏,使垃圾筒周围保持长时间的洁净,在打开筒盖时不会出现难闻气味,方便居民体面的投放垃圾,减小破窗效应发生,有效改善街道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街道环保工具,特别的,是一种垃圾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垃圾不再随意处理,而是统一投放到小区或街道边的垃圾筒中,这对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由于垃圾筒需要存放足够量才会有清扫人员前来清理,因此很多垃圾会堆放在垃圾筒内较长时间;时间一长,食物变质或腐烂,会产生很刺鼻的味道,严重影响小区的环境;特别是在夏季,垃圾筒周围气味难闻,很多倾倒垃圾的居民不屑于靠近,会选择将垃圾堆放在垃圾筒旁边,或者直接抛投;这些做法使得垃圾筒周围更加脏乱难闻,进一步的破坏了环境;根据破窗定律,当人们发现垃圾筒周围堆放垃圾时,也会心安理得的堆放在垃圾筒周围,而不是投放到垃圾筒内部;而追其源头,则是在投放垃圾时,打开垃圾筒的瞬间,筒内的难闻气体扑面而来,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因此迫于无奈选择将垃圾堆放在筒外,进而造成其他居民效仿,最后破坏了周边的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异味投放垃圾筒,该垃圾筒能够有效防止气味外漏,使垃圾筒周围保持长时间的洁净,在打开筒盖时不会出现难闻气味,方便居民体面的投放垃圾,减小破窗效应发生,有效改善街道环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无异味投放垃圾筒包括有筒体、筒盖和操作踏板,筒盖轴接筒口的后筒边,所述操作踏板通过传动连杆与筒盖机械连接;
筒体的左右侧壁高于筒体的前后侧壁;筒盖打开时,筒盖的左右侧边始终与筒体的左右侧壁保持摩擦接触;
在所述筒口的前筒边设置有投放滑板,在投放滑板的端部轴接有载物板;在筒盖的前盖边轴接有隔气板,在所述隔气板上开设有投放窗,在所述投放窗上轴接有常闭门;隔气板与载物板两个相对的自由边通过柱型卡扣连接;所述柱型卡扣包括有呈圆柱状的本体,在所述本体的两端开设有匹配的卡槽和卡柱,卡槽和卡柱设置在本体的轴线上;在隔气板与载物板上均设置有柱型卡扣,且柱型卡扣首尾相接,首尾相对的卡槽和卡柱匹配扣合;所述隔气板和载物板可绕柱型卡柱自由旋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自然状态下筒盖保持关闭,载物板贴近投放滑板,隔气板将筒盖与载物板连接,同时筒体的左右侧壁与筒盖保持摩擦接触,此时筒体呈气密状态,内部的空气与外界保持隔绝,气体不会扩散;在倾倒垃圾时,居民踩压操作踏板,经过传动连杆的传动后,筒盖被抬起,随着筒盖的抬起,隔气板、载物板被牵拉抬升,此时筒体内的整个空间变大,筒体呈现处低压状态,外界的空气从各个缝隙挤入筒体内,有效防止筒体的气味向外扩散;用户将垃圾放置在载物板上后即可离开,整个过程中,筒体内的气体不会外溢,居民在投递垃圾时不会被难闻的气体熏到。
居民离开后,操作踏板失去压力,筒盖将回落,同时载物板在垃圾的压力下也会复位,因此载物板逐渐靠近投放滑板,垃圾逐渐滑向隔气板,并从投放窗滑入筒体;在筒盖落下、各部件复位的过程中,筒体内的体积减小,气压逐渐变大,筒体内的气体仅在垃圾通过投放窗时会少量喷出,而此时居民已经离开垃圾筒,因此该气味污染不会接触到居民;同时,在垃圾经过后,投放窗上的常闭门保持关闭,筒体恢复封闭,筒体中稍高压的气体将通过各个缝隙缓慢逸散,这种逸散的速度很慢,不会一次性产生较大的气味,不会影响路过的居民,同时逸散的气味会被空气快速缓释、带走,因此筒体周围不会出现难闻的气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丰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丰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9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粒宽基因GW5L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朱砂浮雕画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