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1886.0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9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贾慧珍;李明辉;刘文广;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34 | 分类号: | A61K47/34;A61K31/704;A61K47/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体 纳米 药物 传递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制备的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载药量,而且无载体载药避免了由纳米载体的引入而引起的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同时聚多巴胺的引入有效保护了阿霉素药物分子在血液运输过程中不被提前释放,进一步降低抗癌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NH4HCO3的引入实现了近红外光热诱导条件下的“爆破式”释放,提高了肿瘤治疗效果。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能够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可以预见的是,无载体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目前困扰人类的一大疑难杂症之一,我国每年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约为250万,因而有效的治疗癌症对减轻患者疾苦,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癌症治疗手段,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水溶性低,半衰期短,毒副作用大等缺陷极大的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而影响了癌症的治疗效果。
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载体问世。许多非水溶性或稳定性较差的药物都可以利用纳米材料包裹的方式进入体内病变部位。通过控制纳米载体的大小(20-200nm)、形状(大长径比)及表面电荷(带正电)等可以更好地实现药物传输。这些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极大地促进药物进入肿瘤组织,因此显著地提高了化疗药物的癌症治疗效率。但不幸的是这些纳米载体也存在许多缺陷。例如,这些纳米载体作为惰性外源物,在进入细胞后通常会引起毒性以及通过激活氧化应激途径等诱导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其次,一些纳米载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不足,更重要的是,载药量通常低于10%,在药效方面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新型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载药量纳米载药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已有研究报道表明疏水抗癌药物例如阿霉素(DOX)等可以自组装成为纳米粒子,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明该药物可以很好的发挥肿瘤治疗效果。但避免药物的提前释放以及实现其在特定部位的快速释放仍然是一个挑战。有研究表明,多巴胺在水溶液中溶解氧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氧化-交联反应形成聚多巴胺,而聚多巴胺具有极强的粘附性能,能够粘附在有机、无机以及金属材料表面,同时聚多巴胺具有吸收近红外光的能力和较高的光热转换能力(40%),而NH4HCO3在近红外光热的作用下又可以分解产生气体。为此,本专利中我们将聚多巴胺引入到DOX自聚体表面,保护DOX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不会被提前释放,同时往体系中引入NH4HCO3,以实现药物分子通过被动靶向效应到达肿瘤部位后的“爆破式”释放,最终实现癌症的高效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包括聚多巴胺膜,所述聚多巴胺膜内包裹有阿霉素纳米组装体和碳酸氢铵。
优选的,所述阿霉素纳米组装体的平均粒径为8-12nm,所述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平均粒径为70-80nm。
优选的,所述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在受到近红外光的刺激时,聚多巴胺膜结构发生扰动,促进包裹在其内部的药物释放。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包括一种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阿霉素纳米组装体,记为DOX NPs;
步骤2,制备聚多巴胺同时包裹DOX NPs和碳酸氢铵的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
优选的,所述阿霉素纳米组装体的平均粒径为8-12nm,所述无载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平均粒径为70-8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1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姜黄素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载药的含琥珀酰明胶的递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