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保持架子母滚动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4023.9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4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袁胜发;李秀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明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C19/50 | 分类号: | F16C19/50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魏思凡 |
地址: | 36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持 架子 滚动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保持架子母滚动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保持架的主要作用是均匀地隔开滚动体,使滚动体等距离分布并减少滚动体间的摩擦和磨损。但是滚动轴承在工作时,由于保持架与滚动体之间存在滑动摩擦,会造成发热和磨损,严重时会造成保持架烧伤或断裂,致使轴承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无保持架子母滚动轴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无保持架子母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母滚动体、子滚动体;
所述内圈套设于所述外圈上且共轴设置,且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形成一容置所述母滚动体和所述子滚动体的环形空腔;
所述母滚动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子滚动体的直径;且所述母滚动体分别与所述内圈以及所述外圈相切,并环绕设置于所述环形空腔内;相邻两个所述母滚动体之间通过一子滚动体隔开设置,且每一子滚动体分别与所述外圈以及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母滚动体相切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定义所述母滚动体的直径为R,且所述子滚动体的直径为r,其中,1/3×R≤r≤1/6×R。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1/4×R≤r≤1/5×R。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r=1/4R。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定义相邻两个所述母滚动体之间最短距离为D,其中,0<D≤r。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1/4×r<D≤1/2×r。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D=1/3×r。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内圈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母滚动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逆向转动,且所述子滚动体也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子滚动体与两个母滚动体、外圈或者内圈相切,子滚动体把相邻的母滚动体均匀地隔开,减少母滚动体间的摩擦和磨损,同时阻止母滚动体随着轴做整周旋转动;另外,这样的设置既能均匀地隔开滚动体,又能避免滚动体随着轴做整周旋转动,摩擦力小,效率高,振动和噪声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保持架子母滚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瞬时冲击力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一种无保持架子母滚动轴承,包括内圈10、外圈11、母滚动体12、子滚动体13。
所述内圈10套设于所述外圈11上且共轴设置,且所述内圈10和所述外圈11之间形成一容置所述母滚动体12和所述子滚动体13的环形空腔。
所述母滚动体12的直径大于所述子滚动体13的直径;且所述母滚动体12分别与所述内圈10以及所述外圈11相切,并环绕设置于所述环形空腔内;相邻两个所述母滚动体12之间通过一子滚动体13隔开设置,且每一子滚动体13分别与所述外圈11以及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母滚动体12相切设置。
一方面,为了使所述无保持架子母滚动轴承具有较大的强度,需尽可能多的设置所述母滚动体12;但是,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所述母滚动体12之间相互摩擦,又要使所述母滚动体1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会使所述母滚动体12的数量减少。故,需要对所述母滚动体12的直径、子滚动体13的直径以及相邻的两个母滚动体12之间距离进行优化。定义所述母滚动体12的直径为R,且所述子滚动体13的直径为r,其中,优选的,1/3×R≤r≤1/6×R。更优选的,1/4×R≤r≤1/5×R。本实施例中,r=1/4R。定义相邻两个所述母滚动体12之间最短距离为D,其中,0<D≤r。优选的,1/4×r<D≤1/2×r。本实施例中,D=1/3×r。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内圈1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母滚动体12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逆向转动,且所述子滚动体13也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学院,未经三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4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成形孔的辅助装置
- 下一篇:培养皿自动叠装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