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支护支撑梁绳锯切割拆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4331.1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7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张建民;李义轩;丁诚;刘培文;张建文;王立强;原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蒋晏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梁 切割 绳锯机 基坑支护 绳锯 模板支撑体系 枕木 浇筑混凝土 金刚石绳锯 安全防护 接通电源 警示标志 空间限制 施工准备 现场操作 拆除 楼板 钢马凳 冷却水 排版图 切割面 切割线 扰动 吊运 马镫 围护 调试 绘制 检查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支撑梁绳锯切割拆除方法,包括步骤:一:用模板支撑体系加固并在其上部浇筑混凝土楼板;二:施工准备;三:确定切割块的大小、重量及每道切割面位置,绘制切割设计排版图并在梁上划切割线;四:将钢马镫放置在支撑梁下,在钢马凳与需切割的支撑梁之间垫方形枕木;五:放好绳锯机,将金刚石绳锯与绳锯机和支撑梁连接好;六:接通电源、冷却水,检查调试绳锯机及安全防护情况,拆撑周边做好安全围护及警示标志;七:开始切割;八:吊运。本发明现场操作方便,简单易懂;对结构扰动小,切割速度快、效率高;可根据支撑梁数量适当增加绳锯机的数量,不受场地与空间限制,减少劳动力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锯切割拆除方法,具体的说是基坑支护支撑梁绳锯切割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尤其是在淤泥层深厚地区,为了保证深基坑安全,通长设置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支撑梁需随地下室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拆除。传统的基坑拆除方法为风镐凿除、静力爆破等方法,存在功效低、噪声大、扬尘多等缺点,且拆除后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清理,工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支撑梁绳锯切割拆除方法,现场操作方便,简单易懂;对结构扰动小,切割速度快、效率高;可根据支撑梁数量适当增加绳锯机的数量,不受场地与空间限制,减少劳动力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坑支护支撑梁绳锯切割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施工支撑梁下层楼板过程中使用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加固,施工完毕后在模板支撑体系上部浇筑混凝土楼板;
步骤二:施工准备:现场将电源、水源敷设到位,确定好基坑监测点;
步骤三:根据吊装设备的起重能力、拆撑方案及支撑梁的混凝土截面确定切割块的大小、重量及每道切割面位置,绘制切割设计排版图,并在梁上划好切割线;
步骤四:将钢马镫放置在支撑梁下,在钢马凳与需切割的支撑梁之间垫方形枕木;
步骤五:根据现场划好的切割线位置,放好绳锯机,将金刚石绳锯与绳锯机和支撑梁连接好;
步骤六:接通电源、冷却水,检查调试绳锯机及安全防护情况,拆撑周边做好安全警示标志;
步骤七:确认达到拆撑条件后,开始切割,每道支撑梁第一块混凝土块由于切割完毕后会有应力释放,因此采取斜面切除的方式,保证切割完毕后,能够顺利吊运;
步骤八:切割完成的混凝土块平放在钢马凳和方形枕木组成的支撑平台上,用塔吊或吊车进行吊运至场外,当混凝土块不在塔吊或吊车半径范围之内时,利用叉车将其运至吊运半径内,然后进行吊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比凿除法、静力爆破法,采用此方法可减少噪声和粉尘污染,切割的混凝土块调运至场外进行破碎,减少了场地内清理的费用和时间;现场操作方便,简单易懂;对结构扰动小,切割速度快、效率高;可根据支撑梁数量适当增加绳锯机的数量,不受场地与空间限制,较少劳动力浪费,机械化程度高;绳锯机设备简单,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基坑支护支撑梁绳锯切割拆除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施工支撑梁下层楼板过程中根据计算的模板支撑体系1进行加固,施工完毕后在模板支撑体系上部进行浇筑混凝土楼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4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