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气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4771.7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2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梁艳;张文;丁梦琦;刘艳婷;袁彩雷;俞挺;顾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B82Y1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4 | 代理人: | 孙佳胤 |
地址: | 330022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传感器 及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种纳米气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第一介质层;
在所述第一介质层表面形成第一气敏层;
在所述第一气敏层表面形成隔热层;
在所述隔热层表面形成第二气敏层;
在所述第二气敏层表面形成硬掩膜层;
对所述衬底进行退火,使得第一气敏层和第二气敏层具有的纳米晶面不相同;
在硬掩膜层上形成图案,沿所述图案依次刻蚀硬掩膜层、第二气敏层、隔热层、第一气敏层和第一介质层,直至暴露出衬底,形成第一气敏单元和第二气敏单元;
去除硬掩膜层;
形成覆盖所述衬底和第一敏单元和第二气敏单元的第二介质层;
在所述第二介质层表面形成掩膜图形,以所述掩膜图形为掩膜,去除第二介质层直至暴露出衬底,且暴露出第二气敏单元表面以及隔热层和第一介质层的侧面;
侧向选择性去除第二气敏单元下方的隔热层以及第一气敏单元下方的第一介质层,使得第一气敏单元和第二气敏单元悬空,从而使得第一气敏单元暴露出的纳米晶面与第二气敏单元暴露出的纳米晶面不相同;
在第一气敏单元和第二气敏单元的两侧形成工作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敏层与第二气敏层材料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敏层和第二气敏层的材料为氧化钛、氧化锡或氧化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敏层或第二气敏层的暴露出的纳米晶面为{001}、{110}或{1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敏层和第二气敏层厚度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敏层和第二气敏层厚度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气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敏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气敏层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为氧化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氮化硅。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形成方法形成的纳米气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依次悬空于衬底表面的第一气敏单元和第二气敏单元;
位于所述第一气敏单元和第二气敏单元的两侧的工作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师范大学,未经江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47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位监测水稻根际泌氧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污染土壤检测治理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