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钌催化芳基胺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合成手性三级胺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06866.2 申请日: 2017-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9574867B 公开(公告)日: 2021-06-15
发明(设计)人: 严忠;谢焕平;孙蕾;周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C231/12 分类号: C07C231/12;C07C233/06;C07C233/65;C07C233/23;C07F9/6509;C07F9/6568;C07F17/02;B01J31/24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马驰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催化 芳基胺 化合物 不对称 氢化 合成 手性 三级 方法
【说明书】:

一种钌‑双膦配体催化9‑酰胺菲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合成手性三级胺的方法。采用2‑5mol%钌催化剂,加入4‑10mol%氟硼酸,对9‑酰胺菲化合物进行不对称氢化,得到相应的手性三级胺化合物,其对映体过量可达到98%。本发明操作简便实用易行,收率高,环境友好,催化剂商业可得,反应条件温和,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钌的均相体系高度对映选择性催化芳基胺化合物不对称氢化合成手性三级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芳香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多样的芳香杂环化合物,诸如:吲哚、吡啶、吡咯、喹啉等均能通过不对称催化实现高立体选择性的氢化反应得到相应的杂环化合物(参考文献一:(a)Wang,D.S.;Chen,Q.A.;Li,W.;Yu,C.-B.;Zhou,Y.-G.;Zhang,X.J.Am.Chem.Soc.2010,132,8909.(b)Ye,Z-S.;Chen,M.-W.;Chen,Q.-A.;Shi,L.;Duan,Y.;Zhou,Y.-G.Angew.Chem.Int.Ed.2012,51,10181.(c)Wang,D.-S,;Ye,Z.-S.;Chen,Q.-A.;Zhou,Y.-G.J.Am.Chem.Soc.2011,133,8866.(d)Wang,W.-B.;Lu,S-M.;Yang,P.-Y.;Han,X.-W.;Zhou,Y.-G.J.Am.Chem.Soc.2003,125,10536.)。但是相比于不含杂原子的芳香化合物而言,归因于其稳定的芳香性和缺少配位位点,其不对称氢化一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

2011年,Glorius小组发展了一种钌/N-杂环卡宾配合物催化喹喔啉底物的区域选择性氢化,最高能以88%ee实现5,6,7,8-四氢喹喔啉的合成(参考文献二:Urban,S.;Ortega,N.;Glorius,F.Angew.Chem.Int.Ed.2011,50,3803.);

随后,Kuwano小组使用其发展的PhTrap配体成功实现了萘环和喹啉中全碳芳环的不对称氢化,能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是苛刻的温度条件是需要的(参考文献三:(a)Kuwano,R.;Morioka,R.;Kashiwabara,M.;Kameyama,N.Angew.Chem.Int.Ed.2012,51,4136.(b)Kuwano,R.;Ikeda,R.;Hirasada,K.Chem.Commun.2015,51,7558.)。

然而,相比于芳香杂环化合物,不含杂原子的芳香化合物及其官能化衍生物的不对称氢化始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钌催化芳基胺化合物,尤其是9-酰胺菲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合成手性三级胺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以钌的手性双膦P-P*配合物催化剂,实现芳基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式和条件如下:

式中:

R为C1-C4的烷基或芳基;R’为甲基、乙基和甲氧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R1为甲基、甲氧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R2为甲基、甲氧基和F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氢化反应包括催化剂制备和底物氢化两个阶段:

(1)催化剂制备,将钌金属前体和手性双膦配体,氟硼酸加入有机溶剂后反应得到,反应条件如下:把钌的金属前体、手性双膦配体和氟硼酸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在室温搅拌下0.5小时,然后直接用于氢化反应。

(2)氢化反应,将上述催化剂和有机溶剂加入9-酰胺菲底物中,通入氢气反应得到产物,反应条件如下:氮气保护下,上述催化剂和有机溶剂加入9-酰胺菲底物中,移至反应釜中,通入氢气,一定温度下下反应24小时;释放氢气,除去溶剂后直接柱层析分离得到纯的产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68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