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籽粒计数装置及计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8335.7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3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史源;李亦凡;白美健;章少辉;戴玮;张凯;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M11/00 | 分类号: | G06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梁洪文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籽粒 计数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科研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籽粒计数装置及计数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中,测量单位数量粮食种子的籽粒质量(如百粒重、千粒重)是一项重要的测量工作。通过测量单位数量粮食种子的籽粒质量,能够衡量环境、栽培技术、施肥施药及作物品种等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其中在测量时,为了保证待测粮食种子的籽粒数量准确,需要确保粮食种子籽粒的数量为预设数量(100、1000等),因此对籽粒进行准确计数十分重要。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取人工手动计数的数粒方式。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人工手动计数的数粒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同时还易出现误差,导致最终测量结果无法如实反映出籽粒的实际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计数的数粒方式存在效率低、误差大以及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籽粒计数装置及计数方法。具体地如下所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籽粒计数装置,所述籽粒计数装置包括:由不透光的材料制备的数粒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数粒板下方的光源;所述数粒板上设置有预设数量、且可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的置粒孔,且一个所述置粒孔只能容纳一个籽粒。
可选地,所述置粒孔为沿所述数粒板的厚度方向设置的通孔,且所述置粒孔的直径沿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地,在所述数粒板上还设置有手柄。
可选地,所述籽粒计数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光源和所述数粒板的箱体。
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侧帮和底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之上,与所述侧帮固定的透光的隔板;
所述光源放置在所述隔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数粒板放置在所述隔板上。
可选地,所述侧帮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
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挡块,在所述第三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到所述隔板的距离与所述数粒板的厚度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隔板采用磨砂透光材质制备。
可选地,所述光源为灯管,且所述光源连接有端部设置接头的电线。
可选地,在所述电线上还设置有开关。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籽粒计数方法,由第一方面所述的籽粒计数装置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在光源发光后将种子籽粒均匀撒在数粒板上;
摇晃所述籽粒计数装置,使得所述籽粒落入置粒孔中;
识别未置入所述籽粒的所述置粒孔的数量,并根据所述置粒孔的预设数量,得到所述数粒板上已有的所述籽粒的数量;
重复上述操作,至得到预设数量的所述籽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籽粒放置在置粒孔中,籽粒遮挡光源发出的光线,使得放置有籽粒的置粒孔与未放置有籽粒的置粒孔形成明显区别。同时由于一个置粒孔仅容纳一个籽粒,因此没有光线射出(或者光线射出量很少)的置粒孔的数量即为籽粒的数量。且数粒板上的置粒孔的数量确定,所以工作人员可以迅速的计算出此时的籽粒数量,当籽粒达到预设数量时,则完成了对籽粒的计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籽粒计数装置,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得预设数量的籽粒,有效提高了籽粒计数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计数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籽粒计数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籽粒计数装置中数粒板的部分剖视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籽粒计数装置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籽粒计数装置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籽粒计数装置的去除数粒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个标记分别为:
1、箱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隔板,15、底板;
2、数粒板;21、置粒孔,22、手柄;
3、光源;
4、电线;
5、开关;
6、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83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