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废料回收用高效氧化焙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9880.8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1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森杰;林逸心;刘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沂永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2 | 分类号: | C22B1/02;C22B5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艺伟 |
地址: | 22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废料 氧化焙烧装置 底板 焙烧箱 回收 第一驱动装置 焙烧装置 吹气装置 电加热 省时 省力 焙烧 第二驱动装置 高温加热 保温箱 加热板 翻动 移出 移入 转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焙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稀土废料回收用高效氧化焙烧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加热、效率高、省时省力的稀土废料回收用高效氧化焙烧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稀土废料回收用高效氧化焙烧装置,包括有底板等;底板的顶部右侧设有焙烧装置,底板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本发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焙烧箱移入和移出保温箱,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焙烧箱转动和吹气装置运行,从而翻动稀土废料,吹气装置带动空气进入焙烧箱内,加热板对焙烧箱高温加热,达到了电加热、效率高、省时省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焙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稀土废料回收用高效氧化焙烧装置。
背景技术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氧化物,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氧化物。
焙烧固体物料在高温不发生熔融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过程,可以有氧化、热解、还原、卤化等,通常用于焙烧无机化工和冶金工业。焙烧过程有加添加剂和不加添加剂两种类型。氧化焙烧是使物料中的全部或部分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的焙烧方法。
稀土废料回收时,氧化焙烧是重要的一部分,目前的焙烧设备通过明火加热、效率低、费时费力,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电加热、效率高、省时省力的稀土废料回收用高效氧化焙烧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目前的焙烧设备通过明火加热、效率低、费时费力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加热、效率高、省时省力的稀土废料回收用高效氧化焙烧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稀土废料回收用高效氧化焙烧装置,包括有底板、焙烧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底板的顶部右侧设有焙烧装置,底板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驱动装置。
优选地,焙烧装置包括有保温箱、箱门、加热板、焙烧箱和箱盖,底板的顶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保温箱,保温箱的右侧设有箱门,保温箱内底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加热板,保温箱的顶部右侧开有通气孔,保温箱内设有焙烧箱,焙烧箱的右侧设有箱盖,保温箱的左侧面和箱盖均开有多个通孔。
优选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支板、第一电机、转轴、支杆和第一轴承座,底板的顶部左侧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支板和支杆,支杆位于第一支板的右侧,第一支板的右侧中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支杆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一轴承座,转轴的中部外侧与第一轴承座内的轴承过盈连接,转轴的右端滑动贯穿保温箱的左侧中部,转轴的右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焙烧箱左侧中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有滑轨、滑块和垫板,底板的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滑轨,滑轨呈左右水平设置,滑轨上滑动式安装有滑块,滑块与滑轨滑动式配合,滑块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垫板,第一支板和支杆的底部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垫板顶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横板和吹气装置,第一支板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横板,横板的底部设有吹气装置,吹气装置包括有凸轮、缸体、活塞、推杆、第一弹簧、单向阀和气管,转轴的左部外侧通过键连接的方式连接凸轮,横板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缸体,缸体内滑动式设有活塞,活塞与缸体滑动式配合,活塞的底部中间连接有推杆,推杆与凸轮接触,活塞的底部与缸体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缸体的右侧顶部和左侧顶部均连接有单向阀,右侧单向阀连接有气管,气管末端贯穿保温箱左侧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沂永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新沂永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98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