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的装置及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0286.0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8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蒋炳炎;邹洋;刘弢;张英平;周啸天;吴旺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5/46 | 分类号: | B29C45/46;B29C45/26;B29C45/40;B29C45/17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郑隽;周晓艳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化 超声波变幅杆 成型 封闭杆 塑化腔 超声 动模本体 聚合物 成型腔 微注射 动模 动力源连接 塑化聚合物 测温部件 成型制件 加热部件 熔体挤压 有效控制 成熔体 动力源 密封 应用 | ||
1.一种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化部分(1)、动模部分(2)、超声波变幅杆(3)、封闭杆(4)以及动力源;
所述塑化部分(1)包括具有塑化腔(1.11)的塑化本体(1.1)、用于给所述塑化腔(1.11)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1.2)以及用于监测所述塑化腔(1.11)温度的测温部件(1.3);所述塑化本体(1.1)上设有出口连通所述塑化腔(1.11)的第一通道(1.12),所述超声波变幅杆(3)的下端能贯穿所述第一通道(1.12)插入所述塑化腔(1.11)内;
所述动模部分(2)包括动模本体(2.1),所述动模本体(2.1)上设有成型腔(2.11)和第二通道(2.12),所述成型腔(2.11)设置在所述动模本体(2.1)的上端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塑化腔(1.1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通道(2.12)与所述成型腔(2.11)连通,所述封闭杆(4)的上端能贯穿所述第二通道(2.12)插入所述成型腔(2.11)内,且所述封闭杆(4)的上端能完全密封所述塑化腔(1.11)的下端;
所述超声波变幅杆(3)以及所述封闭杆(4)均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12)与所述塑化腔(1.11)两者在垂直于所述超声波变幅杆(3)运动方向的平面内的横截面相同;所述超声波变幅杆(3)的下端端部能紧贴所述第一通道(1.12)的内壁和/或所述塑化腔(1.11)的内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12)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通道(2.12)的中心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动力源包括超声波电箱和封闭杆用电机,所述超声波变幅杆(3)与所述超声波电箱连接,所述封闭杆(4)与所述封闭杆用电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电箱:功率为3000W,电压为220V,电压频率为50HZ,超声波振动频率为20KHZ;所述超声波电箱配备的电机以及所述封闭杆用电机均为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部分(1)和所述动模部分(2)之间通过活动连接件(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件(5)包括导套(5.1)、导柱(5.2)以及连接导套(5.1)和导柱(5.2)的活动件;
所述导套(5.1)设置在所述塑化本体(1.1)上,所述导柱(5.2)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动模本体(2.1)上,且所述导柱(5.2)的上端插入所述导套(5.1)的下端内部通过所述活动件进行活动连接;
或者是,所述导套(5.1)设置在所述动模本体(2.1)上,所述导柱(5.2)的上端设置在所述塑化本体(1.1)上,且所述导柱(5.2)的下端插入所述导套(5.1)的上端内部通过所述活动件进行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出部分(6),所述动模本体(2.1)上设有位于所述成型腔(2.11)正下方的密闭空腔(2.13),所述顶出部分(6)包括顶出板(6.1)、顶出板推杆(6.2)、弹簧(6.3)以及顶杆(6.4),所述顶出板(6.1)通过顶出固定板(6.5)固定在所述密闭空腔(2.13)的下内壁上,且所述顶出板(6.1)和所述顶出固定板(6.5)均套设在所述封闭杆(4)上;所述顶出板推杆(6.2)的下端与顶推力动力源连接,其上端与所述顶出固定板(6.5)连接或相接触;所述弹簧(6.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密闭空腔(2.13)的上内壁和下内壁连接;所述顶杆(6.4)的下端设置在所述顶出板(6.1)或所述顶出固定板(6.5)上,其上端贯穿所述动模本体(2.1)的上部设置,且所述顶杆(6.4)的上端端面与所述成型腔(2.11)的下表面平齐;
所述顶推力动力源为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或油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02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形件断口滚花设备和环形件断口滚花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拉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