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剪力墙结构体系模块化组合钢木模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10901.8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7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宫文军;李明轩;曹杨;代景艳;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2 | 分类号: | E04G11/02;E04G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汤俊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力墙结构体系 模块化组合 楼板模板 施工 钢木 脱模 定型组合钢模板 剪力墙模板 楼板 承重部位 肋形楼盖 梁侧模板 梁底模板 两侧模板 水平拉杆 标高 安装梁 非承重 钢筋架 基准线 剪力墙 脚手板 梁模板 墙模板 绑扎 弹出 钢楞 工料 横钢 后支 模版 斜撑 预检 校正 混凝土 铺垫 铺设 环保 | ||
1.剪力墙结构体系模块化组合钢木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剪力墙模板安装;完成剪力墙两侧模版安装,完成预检;
梁模板安装,弹出基准线,安装梁模板,安装横钢榜和纵钢楞,先绑扎中部钢筋架,后安装两侧模板;
楼板模板安装,包括底层铺垫脚手板,安装楼板模板下部支柱,从一侧开始铺设铺定型组合钢模板;标高校正完后在支柱之间应加设水平拉杆或斜撑;
待混凝土达到要求的脱模强度后进行脱模;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肋形楼盖先拆柱、墙模板,再拆楼板底摸、梁侧模板,最后折梁底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模块化组合钢木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剪力墙模板安装还包括:
A1、复查墙模板安装位置的定位基准;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
A2、施工人员先按位置线安装门洞D模板下木砖或预埋件;
A3、把预先拼装好的一侧模板按位置线就位,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插入穿墙螺栓和塑料套管,穿墙螺栓规格和间距应按模板设计规定;
A4、清扫墙内杂物,再同法安装另一侧模板,调整斜撑或拉杆,使模板垂直度符合要求后拧紧穿墙螺栓;
A5、模板安装校正完毕,应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底边是否严密,门洞边的模板支撑是否牢靠等并办完预检手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模块化组合钢木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梁模板安装包括:
B1、在柱或剪力墙混凝土上弹出梁轴线、位置线和水平线;
B2、梁模板安装先安装钢支柱,下部垫通长脚手板;支柱采用钢管支柱或可谓钢支柱,设单排或双排,间距由配板设计定;采用双排支柱间距60~100cm,支柱之间或下边设剪刀支撑和水平拉杆;
B3、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横钢榜和纵钢楞,铺上梁底钢模板,非拉线找直找平;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米时,梁底模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起拱高度取梁跨的l‰~3‰;
B4、绑扎架钢筋找正位置和保护层,经检查合格后,清除垃圾杂物,安装两侧模板,通过连接角模用U形卡或L形插销与底板连接;
B5、用型钢、钢管梁卡具、梁托架或三角架支撑固定梁侧模模板或托架间距按配板设计规定为750cm;当采用架托架或三角架时,梁模板上口用定型卡子固定;当架高超过75mm时,侧模加穿对拉螺栓加强;
B6、粱、柱接头的模板构造根据结构外形进行配板设计和加工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模块化组合钢木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楼板模板安装还包括:
C1、底层地面应整平夯实,并铺垫脚手板;楼层地面上支柱部分亦应铺垫脚手板;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并拉结;
C2、楼板模板下部的支柱和钢楞的排列与间距,根据楼板的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大小确定,支柱间距为800—1200mm,外钢楞间距为600—1200mm、内钢楞间距400—600mm;支柱安装从边跨一侧开始依次逐排向另一例进行,同时安装大钢楞,拉通线调节支顶高度,将大钢楞找平;
C3、铺定型组合钢模板宜从一侧开始铺设,每两块板间纵向边肋上用U形卡连接,纵向板位置可用L形插销连接、U形卡间距不大于300mm;大面积铺设采用大尺寸的定型组合钢模板,在拼缝处采用小尺寸的定型组合钢模板,不足一块模板尺寸的,用木模板代替,但拼缝要严密;
C4、楼面模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同时检查支柱是否牢固,模板之间连接的U形卡或L形插销有否松动、脱落或漏放如有应及时纠正;
C5、标高校正完后在支柱之间应加设水平拉杆或斜撑,一般高地面20~30mm处设一道,向上纵横方向每隔1.6m一道,在梁下支柱应根据荷载情况加设剪刀撑,然后将楼面清扫干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09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