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化起竖保温舱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1104.1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6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奇;贾延奎;程明龙;荆慧强;何冠杰;吴新跃;王华吉;邢春鹏;云新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41F1/00 | 分类号: | F4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之大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5 | 代理人: | 朱晓蕾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质化起竖 保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质化起竖保温舱及其制备方法,起竖保温舱包括起竖部、固定部和舱盖,起竖部包括起竖骨架、第一内蒙皮和第一外蒙皮,起竖骨架包括左臂体和右臂体,左臂体和右臂体之间由前至后间隔设有前支撑组件、起竖组件和后支撑组件,左臂体和右臂体均设有高强钢方管制作的上主梁和下主梁,并在上主梁和下主梁之间焊接有多个高强钢方管制作的竖梁和斜撑梁,左臂体和右臂体的下主梁后端对应焊接有左回转支耳和右回转支耳,第一内蒙皮和第一外蒙皮均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作,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备容易、安全可靠、质量小的优点,可满足导弹发射车高机动性的要求。起竖保温舱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实施容易、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舱,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载热发射平台的轻质化起竖保温舱,以及该起竖保温舱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军事领域,对于导弹车载热发射技术而言,起竖保温舱是车载热发射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导弹的贮存、运输和起竖等作用。随着车载热发射技术的发展,发射车的高机动性越来越成为火箭军的重要需求,这就要求以起竖保温舱为主的各大结构件具备轻质化的特点。现有的起竖保温舱因重量较大,已无法满足导弹发射车高机动性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现有起竖保温舱没有对结构选材进行优化,其整体均以密度较大的钢结构为主要原料,致使起竖保温舱的整体重量较大;现有起竖保温舱其起竖臂采用的是通过普通钢板经拼焊形成的单层结构,不但拼焊工序繁琐,影响了工作效率,且为满足结构强度要求,需采用壁厚较大的钢板,无法实现轻质化目的;现有起竖保温舱的舱盖采用的是钢结构骨架,导致其重量较大,同样不利于整体轻质化的实现。由引可见,研究开发一种轻质化的起竖保温舱以满足发射车高机动性的要求,对于导弹车载热发射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质化起竖保温舱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起竖保温舱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备容易、安全可靠、质量小的优点,可满足导弹发射车高机动性的发展要求;所述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实施容易、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起竖保温舱其整体重量较大,无法满足导弹发射车高机动性的要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轻质化起竖保温舱,包括起竖部、固定部和舱盖,所述起竖部包括起竖骨架以及对应铺设在起竖骨架内外侧的第一内蒙皮和第一外蒙皮,所述起竖骨架包括左臂体和右臂体,左臂体和右臂体之间由前至后间隔设有前支撑组件、起竖组件和后支撑组件,所述左臂体和右臂体均设有上主梁和下主梁并在上主梁和下主梁之间设有多个竖梁和斜撑梁,左臂体和右臂体的下主梁后端对应固定有左回转支耳和右回转支耳,其中,所述左臂体和右臂体的上主梁、下主梁、竖梁和斜撑梁均采用高强钢方管制作,所述左回转支耳和右回转支耳均采用高强钢板经拼焊制作;所述第一内蒙皮和第一外蒙皮均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轻质化起竖保温舱,其中,所述起竖部的起竖骨架空隙中填充有聚氨酯泡沫。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轻质化起竖保温舱,其中,所述固定部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制作。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轻质化起竖保温舱,其中,所述舱盖包括左顶盖、右顶盖、左侧盖、右侧盖、左内后盖、右内后盖、左外后盖和右外后盖,所述左顶盖、右顶盖、左侧盖、右侧盖、左内后盖、右内后盖、左外后盖和右外后盖均采用复合材料制作,所述复合材料包括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舱盖骨架,以及对应铺设在舱盖骨架内外侧的第二内蒙皮和第二外蒙皮,所述舱盖骨架的空隙中填充有聚氨酯泡沫,所述第二内蒙皮和第二外蒙皮均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轻质化起竖保温舱,其中,所述左顶盖和右顶盖之间,左侧盖和左顶盖之间,右侧盖和右顶盖之间,左内后盖、右内后盖、左外后盖和右外后盖对应与左顶盖、右顶盖、左侧盖和右侧盖之间,以及相邻的左内后盖、右内后盖、左外后盖和右外后盖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1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弓的拉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红点瞄具用光源调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