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模组均温方法及系统、均温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1759.9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4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均温方法及系统、均温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导热垫和均温片依次设置在横向排布的电池模组下方;将第二导热垫设置在纵向排布的电池模组下方;判断所述横向排布的电池模组和所述纵向排布的电池模组的温度变化是否一致;若否,调整所述第一导热垫的厚度和导热系数、所述均温片的厚度和均温系数及所述第二导热垫的厚度和导热系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直至所述横向排布的电池模组和所述纵向排布的电池模组的温度变化一致。本发明的电池模组均温方法及系统、均温电池模组及电池包通过在电池模组本体上设置导热部件来实现不同方向排布的电池模组本体之间的均温性,并降低电池模组本体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均温方法及系统、均温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受传统汽车驾驶习惯的影响,对电动汽车的长续驶里程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如特斯拉Model-S长续驶里程版最高纯电行驶里程近500公里,大众也宣称未来推出超过400km的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通过其上配置的电池包(Battery Pack)来提供动能。通常电池包内设置有若干个串联或者并联的电池模组,以获取所需的电压和电量。为了满足长续驶里程要求,对电池包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单位体积的电池包包络内尽可能摆放更多的电池模组。随着电池模组的尺寸越来越标准化,改变电池模组结构的成本相对比较高昂。因此,在有限的电池包包络空间内,通过横向和纵向交错的方式来排布电池模组以尽可能多的设置电池模组,以实现电池包包络空间与电池模组数量的最优匹配。如图1所示,在电池包箱体11内横向设置有电池模组12,纵向设置有电池模组13。为了电池模组的快速散热,在箱体11底部还设置有液冷组件14。
在起始温度为45℃、环境温度为45℃、水温为25℃,不计辐射,不计空气对流,只计导热,单个电池模组的瞬态发热功率为2W的情况下,采用水管对横向排布的电池模组和纵向排布的电池模组进行第一次降温仿真。如图2和图3所示,横向排布的多个电池模组降温较慢,最大温度降温到31℃以内需要约2600s,纵向排布的多个电池模组的最大温度降温到31℃以内则只需约2000s;同时,横向排布的电池模组之间最大温差为5.8℃,而纵向排布的电池模组之间最大温差则为1.6℃。由此可知,一个电池包内同时存在不同方向排布的电池模组时,会造成不同方向的电池模组的降温速度不同,导致不同电池模组之间存在温差;且横向排布的电池模组的自身温度也较高。
然而,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会降低电池包冷却、加热的效率,引起电池衰减不一致、电池状态估算误差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均温方法及系统、均温电池模组及电池包,通过在电池模组本体上设置导热部件来实现不同方向排布的电池模组本体之间的均温性,并降低电池模组本体的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均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导热垫和均温片依次设置在横向排布的电池模组下方;将第二导热垫设置在纵向排布的电池模组下方;判断所述横向排布的电池模组和所述纵向排布的电池模组的温度变化是否一致;若否,调整所述第一导热垫的厚度和导热系数、所述均温片的厚度和均温系数及所述第二导热垫的厚度和导热系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直至所述横向排布的电池模组和所述纵向排布的电池模组的温度变化一致。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垫和所述第二导热垫的厚度相同,导热系数相同。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均温片采用纯铝片、纯铜片或石墨片。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垫和所述第二导热垫采用硅胶垫。
对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均温系统,包括第一设置模块、第二设置模块和判断调整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爱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17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芯插装装置及电芯插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杂交电解质和锂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