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液体分离过滤重复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15901.7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3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兴龙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锁 |
地址: | 043000 山西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液体 分离 过滤 重复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液体分离过滤重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生产碳一化学品及其衍生物的新型化工产业,也是近几年快速发展并逐步成长起来的大型煤化工产业。随着全国各类煤化工项目的密集建设和发展,采取以环境和资源可承受能力为基础的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现代煤化工惟一可接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是处于大西北多旱少雨的地区,水资源再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可以说,煤化工的环保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与节能减排的问题。要解决煤化工的环保问题,首先要解决高盐水治理与排放的问题,做到工业废水″近零排放″是当前现代煤化工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煤化工浓盐水的特点及处置需求,现阶段通常采用的浓盐水处理工艺有膜分离技术、热蒸发技术以及两种技术形成的组合工艺三大类;这些技术普遍存在投资成本高、运营费用大、能源浪费、有剩余浓缩水没法处理、操作复杂等弊端,而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没法处理该反渗透浓盐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液体分离过滤重复利用装置。本发明的设备生物质液体回收利用率高,设备结构设计合理。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液体分离过滤重复利用装置,它包括分离罐、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清液蓄水池和蒸馏净水机构,分离罐置于一级沉淀池内部,分离罐的壁体上均匀开设有数个分离液排液孔,且分离罐通过电机带动进行调整旋转;一级沉淀池置于二级沉淀池内部,二级沉淀池的上端开口高于一级沉淀池的上端开口;二级沉淀池位于清液蓄水池内部,二级沉淀池的上端开口高于二级沉淀池的上端开口;其中,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的底部开设有一排污管,该排污管上设置有一阀门,且该排污管与外部处理池连通;清液蓄水池的底部开设有一排污口,且该排污口的上端口上铺设有一过滤片,排污口与外部处理池连通;蒸馏净水机构由过第一过滤端、第二过滤端、提升泵、抽水管、电热池和凝液回流盖组成,第一过滤端固定在抽水管下端,第二过滤端安装在抽水管的中部,提升泵安装在抽水管的上部,抽水管的上端与电热池连通,在电热池上方设置有一凝液回流盖。
进一步地,过滤片可从清液蓄水池外壁上插接连接,便于更换。
进一步地,清液蓄水池的底部倾斜一定角度。
进一步地,凝液回流盖为倒V形结构,且倒V形结构的顶部开设有一有害气体回收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通过分离罐、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清液蓄水池,将生物质液体逐渐沉淀分离,其上清液经过三级沉淀后,大部分絮凝状物质被过滤,再经过蒸馏净水机构的加热处理,不仅进一步去除了有害物质,同时清液经过凝结得到再利用。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分离效率高,提高了生物质液体的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质液体分离过滤重复利用装置,它包括分离罐1、一级沉淀池2、二级沉淀池3、清液蓄水池4和蒸馏净水机构,分离罐1置于一级沉淀池2内部,分离罐1的壁体上均匀开设有数个分离液排液孔6,且分离罐1通过电机带动进行调整旋转;一级沉淀池2置于二级沉淀池3内部,二级沉淀池3的上端开口高于一级沉淀池2的上端开口;二级沉淀池3位于清液蓄水池4内部,二级沉淀池3的上端开口高于二级沉淀池3的上端开口;其中,一级沉淀池2和二级沉淀池3的底部开设有一排污管7,该排污管7上设置有一阀门8,且该排污管7与外部处理池9连通;清液蓄水池4的底部开设有一排污口10,且该排污口10的上端口上铺设有一过滤片11,排污口10与外部处理池9连通;蒸馏净水机构由过第一过滤端12、第二过滤端13、提升泵14、抽水管15、电热池16和凝液回流盖17组成,第一过滤端12固定在抽水管15下端,第二过滤端13安装在抽水管15的中部,提升泵14安装在抽水管15的上部,抽水管15的上端与电热池16连通,在电热池16上方设置有一凝液回流盖17。过滤片11可从清液蓄水池4外壁上插接连接,便于更换。清液蓄水池4的底部倾斜一定角度。凝液回流盖17为倒V形结构,且倒V形结构的顶部开设有一有害气体回收口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兴龙,未经李兴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5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硫废水的联合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洗矿废水处理设备及其操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