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可分离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5982.0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2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梅;王海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盛帮双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K1/14;H01R13/66;H01R13/658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能 电网 监控 系统 可分离 连接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可分离连接器,包括插头主体、连接金具和堵盖,插头主体为中空腔体结构,连接金具位于插头主体内腔中、且与堵盖上的导体连接固定,堵盖中设置测温单元和屏蔽罩,测温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采集导体的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屏蔽罩与导体在电气上断开。本发明通过连接金具与外接电气设备形成电气连接而被投入使用中,在导体与屏蔽罩之间产生一定电位差,以此给测温单元提供电能,通过对可分离连接器运行中发出的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即可方便地实时监测可分离连接器内部导体的实际发热温度,进而实现通过温度检测来有效地监控可分离连接器是否被击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分离连接器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可分离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缆与电力设备进行电气连接时,经常需要使用可分离连接器。对于较高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例如10kV-35kV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与电缆之间的电气连接,其采用的可分离连接器对于耐高压击穿性能要求较高。对于电网系统中的可分离连接器,如果可分离连接器发生击穿,则对于电网系统运行的影响很大,甚至导致整个电网停电检修。由于可分离连接器发生击穿时,通常会以热(温度)、光、声音等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中,对光的监控比较困难,而在外界自然环境中,对声音的监控也比较困难。因此,在电网监控系统中,尤其是在智能电网监控系统中,对于可分离连接器的击穿进行有效监控就显得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可分离连接器,以便有效地监控可分离连接器是否被击穿。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可分离连接器,包括插头主体、连接金具和堵盖,所述插头主体为中空腔体结构,所述连接金具位于插头主体内腔中、且与堵盖上的导体连接固定,所述堵盖中设置测温单元和屏蔽罩,所述的测温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导体的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所述屏蔽罩与导体在电气上断开。
优选地,还包括电信号发射装置,所述的电信号发射装置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电连接,且电信号发射装置是通过导体与屏蔽罩之间的电压差进行供电。
优选地,还包括电压放大电路,所述的电压放大电路与电信号发射装置之间电连接,且电压放大电路通过导体与屏蔽罩之间的电压差进行供电。
优选地,所述的屏蔽罩与导体之间设置前端绝缘层、后端绝缘层,所述屏蔽罩与导体之间通过前端绝缘层、后端绝缘层在电气上断开。
优选地,所述的后端绝缘层上形成第二凸起台阶,所述的导体上形成凹槽,所述的第二凸起台阶与凹槽之间形成卡接固定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屏蔽罩内形成定位台阶,所述的前端绝缘层通过定位台阶固定在屏蔽罩与导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屏蔽罩的侧面与底端面之间设置第一圆弧过渡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屏蔽罩内形成第二圆弧过渡结构。
优选地,所述堵盖的主体绝缘层端部设置拧紧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金具与外接电气设备形成电气连接而被投入使用中之后,在导体与屏蔽罩之间可产生一定的电位差,以此给测温单元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由测温单元采集导体的发热温度信号、并将该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通过对可分离连接器在运行中发出的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即可方便地实时监测可分离连接器内部导体的实际发热温度,进而可实现通过温度检测来有效地监控可分离连接器是否被击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可分离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堵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导体的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盛帮双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盛帮双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5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