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高导电率的铝基导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6634.5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1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维;李平安;杨钢;吴云峰;全琪;刘状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1/03;C22F1/04;H01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基 细化 材料技术领域 非金属元素 高强高导电 高导电率 金属元素 杂质元素 铸态晶粒 导电率 高耐热 均匀化 铝合金 强化相 位错 枝晶 去除 制备 合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高导电率的铝基导线及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中强度高耐热高导电率的铝基导线由以下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制得:铝的质量计为1,钇0.3~0.4%、锗0.2~0.5%、铒0.2~0.4%、铜0.3~0.5%、镁0.5~0.6%、硼0.2~0.4%、硅0.5~0.8%、铁0.5~0.8%。本发明在铝中加入铒、钇、锗、铜可细化铸态晶粒,减少枝晶间距和位错,组织均匀化,去除其中的杂质元素,提高铝合金的导电率;细化组织、促进形成θ(CuAl2)强化相,提高合金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高导电率的铝基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力需求不断提高,电力能源在传输中有更高的要求,建设以高压线路为基础的电网备受关注。但是,从资源节约角度考虑,传统铝线的强度成了最大的阻碍,因此提高输电导线的强度迫不及待。然而铝合金导体材料的强度和导电率是一对矛盾体,如何较好的兼顾两者的指标成为了当前导电铝合金发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高强高导电率的铝基导线,由以下组成物制得:铝的质量计为1,钇0.3~0.4%、锗0.2~0.5%、铒0.2~0.4%、铜0.3~0.5%、镁0.5~0.6%、硼0.2~0.4%、硅0.5~0.8%、铁0.5~0.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高强高导电率的铝基导线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铝锭加热熔化成铝水;
(2)在高于铝熔点的温度条件下,步骤(1)所得铝水中添加铝锗中间合金、铝铒中间合金、铝钇中间合金、铝铜中间合金、铝硼中间合金、铁、硅并分散均匀,保温10~15min后加入镁,再保温10~15min,依次加入打渣剂、精炼剂搅拌2~5min后通入氮气,静置扒渣得到铝合金液;
(3)将步骤(2)所得铝合金液静置,在温度为700~800℃条件下浇注得到铝基材料;
(4)将步骤(3)所得铝基材料依次置于温度为470~510℃的条件下均匀化处理240~600min,温度为500~555℃的条件下固溶处理30~120min,得到热处理铝基材料;
(5)将步骤(4)所得热处理铝基材料进行多道次顺序轧制变形得到铝基材料圆杆,再经常温多道次拉拔得到铝基导线单丝,然后置于温度为170~180℃的条件下时效处理240~ 480min即得高强高导电率的铝基导线;
所述步骤(2)中打渣剂的加入量为5~10g,精炼剂的加入量为5~10g,打渣剂、精炼剂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所述步骤(5)中多道次顺序轧制变形的入轧温度为500~580℃,出轧温度为350~4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在铝中加入铒、钇、锗、铜可细化铸态晶粒,减少枝晶间距和位错,组织均匀化,去除其中的杂质元素,提高铝合金的导电率;细化组织、促进形成θ(CuAl2)强化相,提高合金强度;
(2)本发明先对铝材进行均匀化处理,使合金成分分布均匀,晶界处的第二相均匀分布到晶粒内部;再进行合适的固溶温度和保温时间,将合金中各相最大化溶入铝基体,形成过饱和固溶体;最后,进行时效处理,使晶格从长程有序转变为短程有序状态,电子散射几率减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阻率;
(3)本发明所述的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备的铝合金线具有比现有铝合金线更高的抗拉强度和导电性能,可达到钢芯铝绞线的机械性能要求,具有更高的导电性能,可应用于大跨越等输电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6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