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气区带有效性评价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9263.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7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邹才能;侯连华;姚泾利;江涛;杨海军;王京红;韩文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张印铎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有效性 评价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气区带有效性评价方法和装置,所述油气区带有效性评价方法包括:获取目的层段的控因参数分布,其中所述控因参数包括:地层倾角、断层、与烃源岩有效生烃范围有效的不整合、储层厚度、盖层厚度、生油丰度、生气丰度;获取工业价值油气藏的评价参数下限值,其中,所述评价参数包括:储层厚度、孔隙度、盖层厚度、生油丰度、生气丰度;根据所述控因参数分布获取每个网格坐标点的成藏参数值;根据所述网格坐标点的所述评价参数、所述评价参数下限值和所述成藏参数值获取每个所述网格坐标点的评价参数处理值;根据所述网格坐标点的评价参数处理值获取所述目的层段的区带评价值。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评价符合率的油气区带有效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的区带评价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区带有效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区带有效性评价就是评价区带是否存在工业价值油气藏。油气区带的有效性评价是决定钻探成功率高低,并决定油气发现和储量增长速度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区带有效性评价方法包括:R因子主成分分析方法、多因素加权评价方法、多图叠合区带评价方法、区带半定量评价方法和基于资源量及经济性的评价方法。
R因子主成分分析方法无法做到对单个区带的评价,区带条件相差较大,评价结果符合率低。多因素加权评价方法的权系数人为确定,不确定性较大,没有考虑控因参数的决定作用。多图叠合区带评价方法无法做到定量评价,对于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无法准确获取被评价区的单因素图件,评价符合率较低。区带半定量评价方法中不同油气区带的控制因素参数值相差较大,制定的评价参数标准适用范围局限,同时对于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无法获取准确的参数值,评价符合率低。基于资源量及经济性的评价方法资源量大小无法确定区带是否能够获得工业价值油气藏,区带在未钻探前很难评价其经济性,评价符合率不高。
现有油气区带评价技术,主要基于地质条件类比、数学模型计算、资源量评价、多因素叠合等评价方法为主,受人为经验和掌握资料程度影响很大,无法制定统一的区带有效性评价标准,即无法做到对区带有效性的统一评价,区带评价符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评价符合率的油气区带有效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气区带有效性评价方法,包括:获取目的层段的控因参数分布,其中所述控因参数包括:地层倾角、断层、与烃源岩有效生烃范围有效的不整合、储层厚度、盖层厚度、生油丰度、生气丰度;获取工业价值油气藏的评价参数下限值,其中,所述评价参数包括:储层厚度、孔隙度、盖层厚度、生油丰度、生气丰度;根据所述控因参数分布计算每个网格坐标点的成藏参数值;根据所述网格坐标点的所述评价参数、所述评价参数下限值和所述成藏参数值计算每个所述网格坐标点的评价参数处理值;根据所述网格坐标点的评价参数处理值计算所述目的层段的区带评价值;所述根据所述控因参数分布计算每个网格坐标点的成藏参数值,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控因参数获取每个所述网格坐标点的无量纲标志值;根据每个所述网格坐标点的所述无量纲标志值获取每个所述网格坐标点的成藏参数值;
根据以下公式获取每个所述网格坐标点的成藏参数值:
其中,AR—成藏参数值,当AR≥1时为有效成藏区,当AR<1时为非有效成藏区,无量纲;Parai—所述无量纲参数值SthS,TsS,DaS,RdS,FS;n—Parai的个数;SthS—盖层厚度标志值,无量纲;TsS—输导体系标志值,无量纲;DaS—地层倾角标志值,无量纲;RdS—油气运移距离标志值,无量纲;FS—断层标志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92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