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肽改性罗丹明B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9391.0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2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鄢国平;刘凡;鄢珈睿;王玉芳;陈思;李斌;杜飞鹏;张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04;C07K1/113;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官群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罗丹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肽改性罗丹明B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五肽改性罗丹明B化合物具有式Ⅰ的化学结构式。本发明提供的五肽改性罗丹明B化合物具有肿瘤靶向性或选择性,作为荧光成像的示踪剂可实现肿瘤靶向成像,提高成像对比度和清晰度,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五肽改性罗丹明B化合物使用剂量比罗丹明B可以减少一半,而且水溶性好,便于配成溶液进行灌注或注射使用。式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五肽改性罗丹明B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癌症治愈的关键在于临床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即是否能较早地发现微小病灶,并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近年来,随着光学成像和荧光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活体荧光成像作为一种生物光学成像方法应运而生,被广泛地应用于细胞示踪、肿瘤诊断与药物开发等方面,在临床应用上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荧光探针对生物特定组织进行标记,采用高灵敏度的光学检测设备,实现对活体内的荧光信号进行实时和原位检测。与磁共振成像等传统成像技术相比,活体荧光成像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包括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无电离辐射,能够进行长期高频的监测,性质稳定,能够获得定量的结果与较高的组织对比度,可以适用于多参数复合测量,成像结果直观,且仪器设备价格适中。
一般情况下,生物分子其自身荧光较弱或者基本无荧光,探测灵敏度非常低,使得人们用强荧光的标记试剂物即荧光探针对待测的目标分子进行标记或衍生,形成荧光强度较高的非共价或者共价结合的物质,从而可大大地降低检出限。荧光探针主要分为三大类: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荧光小分子;细胞自身通过基因编码产生的可发出荧光的蛋白质;以分子直径大和高量子产量为特点的纳米颗粒。
由于荧光发光是通过激发荧光物质的核外电子到达高能级状态,然后产生发射光,在进行活体动物荧光反射成像时,生物体的毛发、皮肤、食物等都会在激发光的激发下产生荧光,对信号荧光的采集和提取造成干扰。基于有机荧光染料探针的荧光成像技术因具有背景干扰低、对细胞损伤小、样品穿透性强、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一般来说,亮度高、分子量小、亲水性好和不带电荷的小分子荧光基团更适合体内成像。有机荧光染料探针如荧光素、氟硼荧染料、罗丹明类和青色素衍生物、5-氨基乙酰丙酸、六氨基乙酰丙酸酯、金丝桃素等已得到开发与应用。
然而罗丹明类、5-氨基乙酰丙酸、六氨基乙酰丙酸酯等目前所使用的荧光探针都是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内根据各部位代谢的不同需要而在人体内进行分布,不具有组织、器官选择性或靶向性,尤其对肿瘤没有特异性的作用,对肿瘤的成像效果较差,在体内代谢速度快,存留时间短,利用率低,国内外还没有肿瘤靶向性荧光探针进入临床应用,对肿瘤靶向的荧光探针以及用于癌症成像检测的研究较少,因此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靶向性荧光探针,提高我国肿瘤临床早期诊断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灵敏度高、具有肿瘤靶向性并且毒性低的五肽改性罗丹明B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五肽改性罗丹明B化合物,所述五肽改性罗丹明B化合物具有式Ⅰ的化学结构式:
其中Q具有如下的化学结构式:
其中R1选自亚烷基、亚芳基或者是带有一个或多个羟基、氧、仲氨基、烷氧基、芳基或芳氧基的亚烷基;R2、R3分别独立地选自N(CH2CH3)2、N+H(CH2CH3)2、=O、OH、NH2、=N+H2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93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