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3211.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0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夏栋;郑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H04M1/02;H04M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33001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组件 压电 顶壁 模组 底壁 电子装置 压电元件 内表面 收容腔 侧壁 壳体 相背 聚偏氟乙烯 一体化设计 侧壁连接 触控操作 触控检测 防尘性能 模组安装 实体按键 灵敏度 防水 收容 | ||
本发明公开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压电模组。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背,所述顶壁上开设有收容腔,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包括相背的内表面与外表面。所述压电模组安装在所述内表面上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压电模组包括由聚偏氟乙烯制成的压电元件,所述压电模组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控操作产生电信号。压电模组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部,因此壳体组件的外表面无需设置实体按键,实现了壳体组件的一体化设计,提升了壳体组件的防水及防尘性能。同时,由PVDF制成的压电元件能够做得更薄、触控检测的灵敏度更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手机的开关机键、音量按键等仍为实体键,但实体键的存在占据了手机主面板的空间,使得显示屏的空间受限,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的一体化设计目标,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背,所述顶壁上开设有收容腔,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包括相背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和
压电模组,所述压电模组安装在所述内表面上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压电模组包括由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制成的压电元件,所述压电模组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控操作产生电信号。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通过压电模组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其中压电模组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部,因此壳体组件的外表面无需设置实体按键,实现了壳体组件的一体化设计,提升了壳体组件的防水及防尘性能。同时,由PVDF制成的压电元件能够做得更薄、触控检测的灵敏度更高。而且,PVDF不含铅,因而,壳体组件的压电元件更加环保。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电模组还包括电路板,所述压电元件贴附在所述内表面及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内表面与所述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压电元件相背的两侧。相较于电路板设置在压电元件与内表面之间,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元件设置在电路板与内表面之间,使压电元件更靠近用户,从而压电元件发生的形变量更大、产生的电信号更强,进而压电模组感测触控操作的灵敏度更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电元件贴附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贴附在所述内表面上,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压电元件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相背的两侧。相较于将压电元件直接贴附在内表面上,本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在压电元件贴附在内表面上时压电元件从电路板撕裂下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电模组还包括线路,所述线路制作在所述内表面上,所述压电元件贴附在所述内表面上并与所述线路连接。本实施方式将线路制作在内表面上,避免使用电路板、从而减小压电模组占用收容腔的空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线路制作在所述内表面及所述凹槽内,所述线路连续分布。此时,压电元件可以收容在凹槽内并与线路电连接,以使压电元件占用收容腔的空间较小,从而便于在收容腔内布局其他元件或结构(例如,定位结构、支撑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完全埋设在所述内表面内。线路完全埋设在内表面内,进一步减小了线路占用收容腔的空间,从而便于在收容腔布局其他元件或结构(例如,定位结构、支撑结构);同时便于线路粘附在内表面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的一部分嵌设在所述内表面上,另一部分从所述内表面露出。线路的一部分收容在内表面内减小了线路占用收容腔的空间,同时,线路的另一部分凸设在内表面外便于线路与压电模组电性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完全从所述内表面露出。如此,便于线路制作在内表面上,从而降低线路制作在内表面上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3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