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联型BA/AA/AM‑g‑黄原酸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4687.1 | 申请日: | 2017-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2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平;张俊;张淑芬;杨莹莹;龚俊;胡英相;冯璇;张海燕;钱敬侠;左凯;杨世军;郑光绿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51/00 | 分类号: | C08F251/00;C08F220/06;C08F220/18;C08F220/56;C08F222/38;C08B3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 ba aa am 黄原酸 酯化 乙基 木薯 淀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精细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联型BA/AA/AM-g-黄原酸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变性淀粉是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是在淀粉分子上同时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反应基团的淀粉,得到的变性淀粉兼有两种或多种单一变性淀粉的优良性质。在淀粉的双重改性中,酯化-接枝改性是一种较常见的改性方式。如对玉米淀粉进行马来酸酐酯化,再与丙烯酸乙酯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所得到的改性淀粉可制备淀粉浆料。也有研究将淀粉与烯基琥珀酸酐先进行酯化反应,再将得到的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酯与丙烯酸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在水相中合成丙烯酸接枝酯化淀粉。其它复合变性工艺方面的品种尚有交联-接枝改性淀粉衍生物、接枝-氧化-酯化淀粉类功能材料等,这些复合改性淀粉可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精细化工等各种领域,但大部分复合改性淀粉为双重改性或三重改性,其性能与应用效果仍有一定局限性。如一些用作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复合改性淀粉,国外已开发的有DMAEM淀粉、N-乙烯基咪唑-g-羧甲基淀粉等,虽然对某种重金属离子均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但对金属离子的去除率还是不够理想。因此增加淀粉的功能基团,设计合成功能性多重改性淀粉衍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以氰乙基木薯淀粉为基础,与二硫化碳进行黄原酸酯化反应得到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然后在引发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作用下,将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单体按照工艺要求加入体系,经接枝共聚反应合成接枝共聚产物交联型BA/AA/AM-g-黄原酸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本发明所得产物相较于一般的复合改性淀粉在吸附重金属离子、精细化工、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淀粉的改性程度,提高复合变性淀粉的性能与应用范围,提供一种交联型BA/AA/AM-g-黄原酸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1)将5~10g木薯淀粉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至恒重,得干基木薯淀粉。
(2)取4~8g步骤(1)所得干基木薯淀粉于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20mL蒸馏水,并将四口烧瓶置于40~50℃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搅拌配成均匀的淀粉乳液。
(3)分别称取0.02~0.03g氢氧化钠及0.2~0.4g无水硫酸钠溶于5~8mL蒸馏水中,在搅拌下15~20分钟内加入步骤(2)所得淀粉乳液中,搅拌活化30分钟,然后加入1~2mL分析纯丙烯腈,继续反应4~6小时。
(4)将步骤(3)所得物料用10~15mL质量分数为95%乙醇洗涤2~3次,再用10~15mL分析纯无水乙醇洗涤2~3次,抽滤得滤饼。
(5)将步骤(4)所得滤饼放入表面皿中,置于60℃烘箱中干燥12小时至恒重,得氰乙基木薯淀粉。
(6)取4~5g步骤(5)所得的氰乙基木薯淀粉于另一四口烧瓶中,加入10~15mL蒸馏水配制成氰乙基木薯淀粉溶液。
(7)取1~1.2mL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步骤(6)溶液中,搅拌下活化20~30分钟。
(8)将1~2mL二硫化碳快速加入步骤(7)反应体系中,控制温度30~45℃,搅拌下进行酯化反应2小时。
(9)取0.5~0.7g硫酸镁、9~10mL蒸馏水,溶于50mL小烧杯中,然后倒入步骤(8)物料中增加产品的稳定性,继续反应10分钟,得到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溶液。
(10)称量0.12~0.16g过硫酸铵和0.20~0.35g亚硫酸氢钠于50mL烧杯中,加入5~1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得引发剂溶液。
(11)将步骤(9)所得物料升温至50℃,并移取1~2mL步骤(10)所得引发剂溶液,搅拌10~20分钟。
(12)分别称取1.5~2g分析纯丙烯酸、1~1.5g分析纯丙烯酸丁酯和0.5~1.5g丙烯酰胺单体于50mL小烧杯中,加入5~10mL分析纯丙酮,搅拌混合均匀得单体混合液,倒入100mL恒压滴液漏斗内备用;再将步骤(11)中剩余的引发剂溶液倒入另一100mL恒压滴液漏斗内备用。
(13)同时缓慢滴加步骤(12)所得单体混合液与引发剂溶液,控制滴加时间在3~4小时同步滴加完毕。
(14)滴加完毕后向步骤(13)所得物料中加入0.08~0.12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继续反应2小时,接枝反应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4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