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盲人斑马线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8124.X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1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俞阳阳;吴小平;孙锡英;王敬民;苗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576 | 分类号: | E01F9/57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盲人 斑马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盲人斑马线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有世界最大的盲人群体:2014年的统计数据是500万,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实力残疾人。虽然中国已经有全球长度最长、分布最广的盲道,但是这些盲道无一不在人来人往的必经之处——斑马线前无情截断。而斑马线是作为行人过街的一种标志,在一些特殊的地方,也是盲人群体的必经之地。但是现有的斑马线却对盲人起不到任何提示的作用,若直接将斑马线设置盲道,不仅会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还容易制造噪音。同时现有斑马线通行的时长大多是根据正常人通行来定的,对于盲人而言却不一定适合,缺少对盲人的考虑与关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提供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能够检测盲人位置,实时提醒和控制绿灯时间的智能盲人斑马线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盲人斑马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主控模块相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模块、人体感应模块、分贝检测模块、语音播报模块、斑马线交通信号灯和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模块,检测斑马线前提示盲道砖的压力变化,并输出数据至主控模块,由主控模块控制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和语音播报;
所述人体感应模块,检测感应斑马线上的盲人,并将人体感应的信号输出发送至主控模块,由主控模块根据人体感应信号控制斑马线交通信号灯、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和语音播报模块;
所述分贝检测模块,检测周围环境噪音的大小,并将噪音信号并输出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噪音信号控制语音播报的音量;
所述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包含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旋转部件,与旋转部件连接的传动部件和减速电机部件,所述旋转部件与壳体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为人体红外感应模块。
优选的,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置于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内,用以检测斑马线上是否还有盲人。
具体地,所述的分贝检测模块和语音播报模块设于斑马线交通信号灯上。
优选的,所述的斑马线交通信号灯上设有分贝检测孔和语音播报孔,所述分贝检测孔与分贝检测模块对应设置,所述语音播报孔与语音播报模块对应设置。且分贝检测孔和语音播报孔具有一定的防雨水的功能。
具体地,所述的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旋转部件以圆柱体的形状为基础,圆柱体的侧面设置两个切面,其中一个切面与壳体表面相平,另一个切面到圆柱体轴心的距离大于与壳体表面相平的一个切面到圆柱体轴心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两个切面相互垂直,所述另个一切面到圆柱体轴心的距离比与壳体表面相平的一个切面到圆柱体轴心的距离大5mm。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壳体为组合式壳体。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壳体上设置轴承,所述旋转部件轴心处设置轴,所述轴承与轴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传动部件为齿轮和同步带组合或所述传动部件为齿轮和直齿条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智能盲人斑马线系统,采用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能为盲人在绿灯时在斑马线上开辟一条安全盲道,在红灯时隐藏盲道,使得红灯时不影响汽车通行;为了能够有效地传达当前红绿灯的情况,周围的噪音大小由分贝检测模块检测,反馈控制语音播报的大小;压力传感器模块置于提示盲道砖下,有效检测是否有盲人正要通行马路;人体传感器模块能够在绿灯快要结束的时候检测是否还有盲人,并通过主控模块智能的为盲人延长绿灯时间,并利用语音播报提醒快行。
(2)本发明的智能盲人斑马线系统,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旋转部件借助轴承,不用太大的力就能实现转动,而且只需要旋转一定角度就可完成斑马线的升降,可以大大缩短升降所需要的时间,一种更为简便的结构实现了斑马线的升降功能。
(3)本发明的智能盲人斑马线系统,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旋转部件的两个切面相互垂直,可以使得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在转换时只用旋转90度便可实现切换,升降时间最佳。
(4)本发明的智能盲人斑马线系统,旋转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旋转部件除了两个切面处,旋转部件与壳体接触处为弧面结合,结合紧密,当人行走的时候,受力处可以从轴转移到旋转部件和壳体的贴合处,降低轴承的承载重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例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81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市政道路新型减速带
- 下一篇:一种方便拆分的市政施工提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