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8437.5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6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新;杨海涛;居钰生;徐世龙;李康宁;施东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邵骅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冷器 自动 放水 装置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包括阀体和位于阀体阀腔内的中空阀芯,阀体和阀芯组成阀结构,控制进气管和出水孔之间的通断;出水孔连通大气;阀芯上设置有回位弹簧,阀芯空腔与进气管相连通;回位弹簧位于弹簧腔内,弹簧腔与所述阀芯空腔相隔离,与大气相连通。内燃机运行时,阀芯顶部的增压压力作用力克服回位弹簧的预紧力,使阀结构关闭排水通道到出水孔之间的通道;内燃机关闭停车后,进气管内压力降低到环境大气压,弹簧力将阀芯向上移动打开排水通道到出水孔之间的通道,将冷凝水排出进气系统外。该装置不需频繁的放水维护和操作,能够可靠地保证内燃机停机后或启动前进行放水,避免中冷器内部冷凝水淤积,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通过提高进气压力(又称增压压力)可增大进入气缸的空气密度,使气缸中的空气量增加。这样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功率,而且还能改善内燃机经济性。内燃机使用增压技术后,在不损失内燃机动力性的前提下,使得将燃烧后的废气重新引入气缸减少排气中的有害成分成为可能。进气系统中的空气在被压缩过程中密度升高的同时也必然导致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气缸充气效率,还会导致内燃机燃烧温度过高,造成排气中NOx增加。
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增压空气的作用,高温增压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增压后的高温空气冷却后温度大幅降低,当环境湿度比较大时,增压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将因为中冷器的冷却作用冷凝成液态水,长时间会形成大量的冷凝水。当冷凝水集聚后会进入进气管和气缸,冷凝水会沿气缸套壁进到油底壳,破坏气缸套润滑和稀释机油,缩短机油使用周期,提高使用成本;若水量过大还会引起内燃机顶缸或拉缸等较大故障。
现有技术中,增压内燃机进气中冷后冷凝水由安装在进气管最底端的螺塞或放水旋塞( 阀门) 放出。当内燃机停止工作时,用扳手拧下螺塞或打开防水阀门将冷凝水放掉,在内燃机开启工作时,将螺塞旋紧或将防水旋塞关闭。
从上述操作过程可知,增压内燃机进气中冷后冷凝水用安装在进气管最底端的螺塞放水必须使用工具,操作比较麻烦,并且多次进行螺塞的松紧后,进气管的螺纹容易损坏。这种放水方式都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很难保证内燃机停机后或起动前放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其能够可靠地保证内燃机停机后或启动前进行放水。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装入内燃机中冷器后进气管最低位置,包括阀体和位于阀体阀腔内的阀芯,所述阀体和阀芯组成阀结构,用于控制进气管和出水孔之间的通断;所述出水孔连通大气;所述阀芯上设置有回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为中空结构,阀芯空腔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所述回位弹簧位于弹簧腔内,所述弹簧腔与所述阀芯空腔相隔离,与大气相连通。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阀体顶部外侧设有同内燃机进气管内螺纹相配合的阀体外螺纹,所述阀体的中部圆周上设有密封凸台,所述密封凸台和内燃机进气管外侧端面配合进行密封;所述阀体顶部外侧设有凹型环腔,所述凹型环腔位于所述密封凸台和阀体外螺纹之间;所述密封凸台内侧设有环型排水槽,所述环型排水槽连接凹型环腔;所述阀体外螺纹设有排水竖槽,所述排水竖槽连通凹型环腔和进气管最低位置;所述阀腔底部设有阀腔密封面,所述阀芯底部具有和阀腔密封面配合的阀芯密封面,所述阀芯密封面直径小于阀腔底部腔体直径,在所述阀芯底部同阀腔内壁之间形成了密封腔;所述阀体中设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一端和所述环型排水槽连通,另一端和所述阀腔密封面上部所述密封腔相连;所述阀芯底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阀腔密封面上部,连接所述阀芯空腔最低处和密封腔;所述阀腔密封面的下部设有出水孔,同自动放水装置外侧大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84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装置及发动机排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冷器用内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