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巧梅养生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31046.9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4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俞成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成莲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辉,汪治兴 |
地址: | 5415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巧梅 养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品领域,具体是一种红巧梅养生茶。
背景技术
红巧梅,是千日红的一种,俗称妃子红,能抗阳光及电脑对皮肤的辐射。具有调整内分泌紊乱、解郁降火、补血、健脾胃、通经络、消炎、祛斑,常喝可调节神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皮肤衰老的功效,如作外用是能使皮肤防裂,变得白嫩、红润的理想的上佳用品。研究表明,其含10余种氨基酸,按其含量多少依次为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氨基丁酸、酪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酥氨酸、缬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与异亮氨酸。滋味爽口,在西欧极为盛行的一种花茶。产于祖国西南边疆地区,为历代宫廷饮用必备贡品,产量极为稀少。
在目前茶消费趋势中,在茶的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花草茶热、兴起等多种因素下,传统茶叶的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慢慢的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科技含量更加重的茶叶消费趋势。养生茶横跨茶饮料、保健品、药茶三大黄金行业,又能保健,又可养生。现在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在茶饮料市场迅速扩大之后,养生已成为个大市场的新亮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巧梅养生茶。其养生效果明显,风味独特,口感好,适合普通大众人群食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巧梅养生茶,主要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制成:
红巧梅7-9份、红茶5-7份、玫瑰花2-4份、红枣3-5份、当归2-4份、益母草1-3份、川芎2-4份、阿胶0.5-0.7份、枸杞1-2份、甘草1-2份、桃仁0.3-0.5份、麦芽糖5-10份。
进一步地,一种红巧梅养生茶,主要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制成:
红巧梅7份、红茶5份、玫瑰花2份、红枣3份、当归2份、益母草1份、川芎2份、阿胶0.5份、枸杞1份、甘草1份、桃仁0.3份、麦芽糖5份。
进一步地,一种红巧梅养生茶,主要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制成:
红巧梅8份、红茶6份、玫瑰花3份、红枣4份、当归3份、益母草2份、川芎3份、阿胶0.6份、枸杞1.5份、甘草1.5份、桃仁0.4份、麦芽糖7.5份。
进一步地,一种红巧梅养生茶,主要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制成:
红巧梅9份、红茶7份、玫瑰花4份、红枣5份、当归4份、益母草3份、川芎4份、阿胶0.7份、枸杞2份、甘草2份、桃仁0.5份、麦芽糖10份。
上述红巧梅养生茶制成颗粒状的方法为:将上述原料送入到粉碎机中粉碎后加水800-1000份煮沸40-50min,然后用中火熬煮90-120min,过滤,杀菌,然后蒸馏浓缩得浓缩液,再用喷雾干燥法干燥成颗粒,即得。
上述红巧梅养生茶制成茶水饮料的方法为:将上述原料送入到粉碎机中粉碎后加水1000-2000份煮沸50-60min,然后用中火熬煮120-150min,过滤,杀菌,冷却后装入塑料瓶内,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红巧梅养生茶,精选多种药食同源的原料加以熬制,各原料之间相互作用,协同发挥各自在食材和药材上的作用,养生功效好且具有活血调经、调整内分泌紊乱、解郁降火的功效,常喝可调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皮肤衰老;口感好,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老少咸宜;生产工序简单,制作方便,成本较低,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便于携带和食用,开袋冲水或开盖即可饮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具体,更易于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为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是多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红巧梅养生茶,主要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制成:
红巧梅7kg、红茶5kg、玫瑰花2kg、红枣3kg、当归2kg、益母草1kg、川芎2kg、阿胶0.5kg、枸杞1kg、甘草1kg、桃仁0.3kg、麦芽糖5kg。
上述红巧梅养生茶制成颗粒状的方法为:将上述原料送入到粉碎机中粉碎后加水800份煮沸40min,然后用中火熬煮90min,过滤,杀菌,然后蒸馏浓缩得浓缩液,再用喷雾干燥法干燥成颗粒,即得。
上述红巧梅养生茶制成茶水饮料的方法为:将上述原料送入到粉碎机中粉碎后加水1000份煮沸50min,然后用中火熬煮120min,过滤,杀菌,冷却后装入塑料瓶内,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成莲,未经俞成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10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