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1711.4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9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戴现伟;王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0076;F24F13/24;H01T23/00;H01T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王雪梅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风发 装置 空调 室内 | ||
本发明涉及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离子风的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放电模组均包括:网状电极,垂直于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布置,且具有多个圆形的网孔;以及电极桁条,与网状电极平行地设置于网状电极的一侧,电极桁条上安装有多个针状电极,每个针状电极的针尖均指向网状电极的相应的一个网孔的中心。针状电极的针尖距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与网孔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范围在0.1~0.3之间的任一比例值。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至少一个送风口,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处设有用于整流送风的开闭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机壳内,以用于提供送往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的离子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子风发生装置及具有该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晕放电离子送风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送风系统,以其具有的结构简单、无噪声、有空气净化作用等诸多优点,成为具有极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离子风的产生源于电晕放电原理:在针电极(即电晕极)与接收极(即网电极)之间加上一定高压后,产生前向电晕放电,针电极的针尖附近的气体发生电离,形成数以亿级的离子,结合空气分子或尘埃颗粒,使其带电,并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迅速被接收极吸引,保持惯性而继续运动,形成有益的离子风。
为了减少噪音,现有的一些空调室内机通常采用离子风模块代替送风风机实现送风,或者采用离子风模块和送风风机同时驱动送风。无论如何,离子风模块的性能和送风效果都至关重要,尤其是送风速度。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离子风模块出风速度的研究还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出风速度较高的产品化的离子风发生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速度。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简化针状电极的安装和拆卸过程。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良好、噪音较低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离子风的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包括:
网状电极,垂直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布置,且具有多个圆形的网孔;以及
电极桁条,与所述网状电极平行地设置于所述网状电极的一侧,所述电极桁条上安装有多个针状电极,每个所述针状电极的针尖均指向所述网状电极的相应的一个所述网孔的中心;其中
所述针状电极的针尖距所述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网孔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范围在0.1~0.3之间的任一比例值。
可选地,所述针状电极的针尖距所述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网孔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进一步优选为范围在0.2~0.3之间的任一比例值。
可选地,所述网孔的直径为范围在20~30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
可选地,所述针状电极的针尖距所述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为范围在2~6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
可选地,每个所述针状电极的长度均相同,且为范围在2~6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
可选地,所述针状电极的与其针尖相连的区段的直径为范围在0.7~0.9mm之间的任一长度值。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极桁条上均设有多个针孔,每个所述针孔内均安装有一所述针状电极;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17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