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态生物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33786.6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7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齐凯;田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慧网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80 | 分类号: | G06K9/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模态 生物 识别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模态生物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和新理论的快速发展,现代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另一方面,对个人身份认证与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生物特征识别就是利用人体独特的生理与行为特征来进行自动身份鉴别的技术,包括静脉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现已被广泛应用在工资考核系统、门禁系统、安监系统、政务系统中,以及数字终端接入、网络资源访问的身份认证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做出了贡献。
不过,目前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对单模态识别系统的研究上,虽然具有快速识别的特点,但也出现了很多仅仅靠单模态识别无法克服的问题。因为采用单一技术和模块时,很难做到有效识别,其准确性也不高,诸如人体指纹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复制与伪造,从而存在着利用伪造的指纹副本对指纹识别系统进行欺骗的可能性,具有不稳定性;又比如当指纹被破坏或虹膜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对识别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单模态识别技术的缺点与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模态生物识别装置及其方法,通过采取多种生物特征相融合的识别方式,来提高系统的精确度、保证系统的防伪性。
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多模态生物识别装置,包括供电模块、显示模块、中央处理器、指纹采集模块、面部图像采集模块、虹膜图像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密码输入模块和通讯模块;
所述的显示模块、指纹采集模块、面部图像采集模块、虹膜图像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密码输入模块、通讯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所述的显示模块用于显示采集的信息、信息对比结果;
所述的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
所述的面部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脸部图像;
所述的虹膜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
所述的语音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声音;
所述的密码输入模块用于用户输入密码;
所述的通讯模块用于中央处理器和相关的控制设备连接;
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用于处理采集的信息,并与数据库存储的信息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通过显示器显示,通过通讯模块发送给相关的控制设备;
供电模块为其他用电模块和中央处理器供电。
进一步的,还包括监控摄像模块、距离感应模块、照明模块;所述的监控摄像模块、距离感应模块、照明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所述的监控摄像模块用于监控;
所述的距离感应模块用于判断用户所处的位置是否满足信息采集要求;
所述的照明模块用于提供照明。
具体的,所述的中央处理器内还包括存储器和生物识别处理器;所述的存储器内存储预先采集的用于对比的预设密码信息和生物识别对比信息;
所述生物识别处理器内置比对阈值设置单元和用于存储生物识别算法的存储单元,所述比对阈值设置单元可根据成功识别的生物特征调整生物识别比对阈值,所述生物识别算法包括指纹算法、面部算法、虹膜算法和声纹算法。
优选设计,所述比对阈值设置单元可根据成功识别的不同生物特征的频率调整不同生物特征的比对阈值,还可以人工设置比对阈值。
本发明还提供对应的多模态生物识别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指纹采集模块、面部图像采集模块、虹膜图像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分别采集用户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用户通过密码输入模块获取密码信息;
将获取的密码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分别发送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先进行信息质量评估,评估合格后,进行信息预处理,预处理后再进行特征提取,提取的信息特征再与样本库数据进行对比,特征匹配则显示验证通过结果,不匹配再次进行密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采集。
其中,生物特征信息采集过程还包括:
使距离感应模块得到用户与面部图像采集模块、虹膜图像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的采集设备的距离值;
判断用户与采集设备的距离值是否符合采集要求,若不符合要求,提示用户调整与采集设备距离,直至用户与采集设备的距离值符合要求;
判断采集设备的角度是否符合采集要求,若不符合要求,提示用户调节采集设备,使其转动一定角度,直至采集设备的角度符合采集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慧网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慧网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37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检测用漂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