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动力传递装置的油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3886.9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川上崇穂;田渊元树;酒井信弥;太田胜久;平野达也;有畑圭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48/3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动力 传递 装置 油路 结构 | ||
1.一种用于动力传递装置的油路结构,所述油路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被设置成容纳所述动力传递装置;
挡板,所述挡板被附接至所述壳体的内壁;
油泵;以及
供应油路,油从所述油泵通过所述供应油路经由所述挡板被泵送至供油目的地,其中:
所述挡板包括:
板本体,和
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具有板形状,所述辅助构件被叠置在所述板本体上并且与所述板本体成为一体;
所述挡板具有板油路、供应端口和排出端口,所述板油路是构成所述供应油路的一部分并且穿过所述挡板的内部的油路,所述供应端口被构造成允许从所述油泵排出的油通过所述供应端口流入所述板油路中,并且所述排出端口被构造成允许被供应至所述供油目的地的油通过所述排出端口从所述板油路排出,并且
所述板油路由被设置在所述板本体的表面和所述辅助构件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中的凹部限定,所述板本体的表面和所述辅助构件的表面彼此面对,使得所述辅助构件介于所述板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本体具有管状部分和从所述管状部分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部分;
所述辅助构件被叠置在所述凸缘部分上并且与所述凸缘部分成为一体,并且所述辅助构件在所述挡板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
所述板油路在所述挡板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排出端口被设置于在所述挡板的周向方向上与设置所述供应端口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使得油被供应至所述供油目的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和所述辅助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是由树脂制成的构件,并且孔口或节流结构被设置在由树脂制成的所述构件中的形成所述板油路的部分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目的地包括处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不同位置处的第一供油目的地和第二供油目的地;
所述排出端口包括第一排出端口和第二排出端口,所述第一排出端口允许被供应至所述第一供油目的地的油通过所述第一排出端口排出,所述第二排出端口允许被供应至所述第二供油目的地的油通过所述第二排出端口排出;并且
所述板油路分支为从所述供应端口通往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的第二油路和从所述供应端口通往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的第三油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油路是允许油被通过其供应至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需要油润滑的需润滑部分的油路;
所述第一供油目的地是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中包括的差速器齿轮机构的构成元件;
所述第二供油目的地是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中的与所述差速器齿轮机构分离开的构成元件;
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被设置在油被直接供应至所述第一供油目的地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第二排出端口被设置在油被直接供应至所述第二供油目的地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目的地还包括第三供油目的地,所述第三供油目的地是构成所述差速器齿轮机构的差速器小齿轮和差速器侧齿轮;
所述排出端口还包括第三排出端口,所述第三排出端口被设置在油被直接供应至所述第三供油目的地的位置处;
所述板油路分支为从所述供应端口通往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的第二油路和从所述供应端口通往所述第三排出端口的第四油路;
所述第一供油目的地是差速器轴承,所述差速器轴承将容纳所述差速器小齿轮和所述差速器侧齿轮的差速器壳体支撑在所述壳体上;并且
所述挡板被布置成覆盖所述差速器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388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引导板的安装构造
- 下一篇:动力传递装置的油路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