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行金刚石砂轮表面形貌的三维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6521.1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7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邓朝晖;商圆圆;万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10 | 分类号: | G06T17/1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 金刚石砂轮 表面 形貌 三维 建模 方法 | ||
1.一种平行金刚石砂轮表面形貌的三维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定义平行金刚石砂轮模型和磨粒模型;
定义的磨粒模型为不同尺寸的八面体与六面体交叉的公共部分,共9种类型,其中第一种模型为正八面体与正六面体外接,然后保持正六面体大小不变,逐次缩小正八面体的尺寸,每次缩小初始尺寸的1/12,依次得到其他8个模型,第九种模型正好为正八面体与正六面体内接;
步骤二:基于正态分布方法定义磨粒粒径尺寸,并根据砂轮表面形貌测量与砂轮浓度计算得到磨粒平均间距;
步骤三:定义砂轮为板状,基于得到的磨粒平均间距,对砂轮进行立方体网格划分,建立立方体虚拟格子;
步骤四:用球形磨粒代替实际磨粒进行处理,球形磨粒初始定位在立方体的中心,使球形磨粒在虚拟格子中随机移动;
步骤五:用定义的实际磨粒替换球形磨粒,并进行不同方向的翻转实现方向偏移;
步骤六:定义结合剂表面,得到板状砂轮表面形貌模型;
步骤七:对板状砂轮表面形貌模型进行环形折弯,得到平行金刚石砂轮表面形貌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金刚石砂轮表面形貌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选用磨粒粒度为100#的平行金刚石砂轮建立三维模型,对应的金刚石磨粒尺寸范围为150~160μm,浓度为100,即每立方厘米体积中有0.88g金刚石磨粒,等同于体积分数为25%,定义的砂轮模型为圆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金刚石砂轮表面形貌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磨粒直径dg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函数式如式(1)所示:
式中A1表示经验系数,取值1;μ表示正态分布均值,即磨粒平均直径davg;σ表示正态分布方差;根据正态分布的“3σ准则”选取σ的值,从而有
式中dg-max和dg-min分别表示砂轮表面磨粒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通过计算得到砂轮磨粒粒径服从150~160μm的正态分布N(155,1.6672),由正态分布随机数得到磨粒粒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行金刚石砂轮表面形貌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磨粒平均间距的计算过程为:
考虑到不同直径磨粒尺寸的概率密度以及磨粒体积的影响,定义磨粒的等效直径dg-e,球形磨粒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g-e表示磨粒的等效体积;
根据磨粒的等效体积Vg-e和浓度值,计算出砂轮单位体积内的磨粒数,即磨粒体积密度ρgnV,计算公式如下:
定义砂轮表面单位面积内的磨粒数为磨粒面积密度ρgnS,ρgnS与磨粒之间的平均间距Lg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计算得到磨粒之间的平均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行金刚石砂轮表面形貌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建立立方体虚拟格子的具体方法为:将砂轮圆环划分为多个立方体,计算得出的磨粒之间的平均间距Lg作为立方体边长,经过划分,砂轮圆环被分成多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65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