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构相转变与交叉转动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7736.5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4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丁作伟;刘洪玲;于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D3/02 | 分类号: | D03D3/02;D03D13/00;D03D15/08;D03D1/00 |
代理公司: | 31001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文颖 |
地址: | 20005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转变 交叉 转动 耦合 径向 缩胀管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结构相转变与交叉转动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织物(1)为线弹性的经丝(12)和交叉编丝(11)以相互对称交叉的编织方式形成结构稳定的、可径向缩胀的细管状织物;
在所述管织物(1)的抽拔过程中,经丝(12)发生线弹性收缩,最大弹性收缩量不超过6%;当管织物(1)包覆于圆管(2)外壁(21)时,在拉伸作用下所述的管织物(1)受到圆管(2)外壁(21)的顶胀力作用,在圆管(2)外壁(21)上的交叉编丝(11)在交叉点(13)处发生交叉角变小的交叉转动,使管织物(1)径向膨胀;交叉编丝(11)自身会伸直而增长并扁平化,使管织物(1)由纬支持面向经支持面的结构相的低张力转变,即管织物(1)产生明显的直径增大,直径增大率不小于4%;当管织物(1)内衬于圆管(2)内壁(22)时,在拉伸作用下管织物(1)受到圆管(2)内壁(22)的挤压力作用,在圆管(2)内壁(22)上的交叉编丝(11)以交叉点(13)为圆心发生交叉角变大的交叉转动,使管织物(1)产生径向收缩;交叉编丝(11)自身会弯曲与扁平化和卷曲收缩与致密化,使管织物(1)由经支持面向双支持面的结构相和低应力转变,即管织物(1)产生显著的径向收缩,收缩率不小于6%,两者结合从而明显降低管织物(1)内挤压时的抽拔阻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相转变与交叉转动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编丝(11)的两个方向上的丝均采用细旦无捻或弱捻的卷曲长丝纱,其自身断裂伸长率不超过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相转变与交叉转动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编丝(11)的交叉角(θ)的角度范围为90°~120°;所述卷曲长丝纱的卷曲率不超过20%,卷曲弹性率大于80%;所述交叉角(θ)与交叉编丝(11)螺旋线的螺旋角(φ)的关系为:θ=180°-2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相转变与交叉转动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丝(12)采用加捻的长丝圆形复丝,其为线弹性体,断裂伸长率不超过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相转变与交叉转动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圆形复丝为无卷曲且断裂伸长率不超过7%的长丝纱。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相转变与交叉转动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经丝(12)和交叉编丝(11)并上机;织造设备采用圆编织机;
步骤2):将经丝(12)以固定的经密平行排布于所用的圆编织机上;
步骤3):交叉编丝(11)的两组纱以相同但反向的螺旋角相互交叉、顺次地与经丝(12)进行编织,得到结构相转变与交叉转动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
7.一种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相转变与交叉转动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作为细长带状采样关键部件或样品收集袋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77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