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贴壁调节丝的螺旋型射频消融导管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7875.8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5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董永华;沈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魅丽纬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 代理人: | 陈曦;王鹏丽 |
地址: | 20023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调节 螺旋 射频 消融 导管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贴壁调节丝的螺旋型射频消融导管,具有长条形的导管管身,在导管管身的前端设有螺旋形的电极支架,电极支架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电极,在导管管身的后端设置有控制手柄;贴壁调节丝的后段可滑动地设置于导管管身的其中一个管腔内,并且其后端连接至设置在控制手柄上的控制件上,或者穿过控制手柄后连接至外设的控制件上;贴壁调节丝的前段穿出电极支架后外露于电极支架的外部,并且其前端回到电极支架内部并被固定。通过向后拉动贴壁调节丝,可以大幅度改变电极支架螺旋形的直径,从而使螺旋型射频消融导管适应不同直径的目标管腔,并且使电极支架上的电极贴壁状态良好。
本申请是名称为:具有贴壁调节丝的螺旋型射频消融导管及其设备、申请号为:201210350172.6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母案申请日为2015年06月19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贴壁调节丝的螺旋型射频消融导管,同时涉及包括上述射频消融导管的射频消融设备,属于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射频消融系统中,射频消融导管是用于介入人体血管并进行射频能量释放的关键器件。其中,射频电极安装在射频消融导管前端的支架上,支架用于承载射频电极,并在射频开始之前扩张贴壁,射频结束后收缩后撤。由于射频消融手术是直接介入人体血管中进行的,所以支架的伸缩尺寸要与人体血管的直径相适应。
人体内的血管直径因为消融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人体血管的直径还因人而异,例如,不同人体的肾动脉的直径大约在2~12mm之间,差别较大。在现有技术中,射频消融导管的电极端的伸缩尺寸普遍是固定的,无法适应不同人体血管的直径尺寸要求,对不同直径的人体血管的覆盖面较窄。因此,在对不同的病人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通常需要更换不同规格、型号的射频消融导管进行消融。即便如此,在有些情况下还会出现手术时,射频电极无法同时贴壁的问题,影响手术效果。
射频消融导管的结构根据电极和电极支架的形状不同分为多种,例如:球囊型、穿刺针型、螺旋型和瓣状结构等。其中,电极支架被设计为螺旋型的射频消融导管的使用较为广泛。现有的螺旋型射频消融导管主要通过对电极支架提前定型,然后在导引导管/鞘管(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172984.6中公开的鞘管和中国发明申请CN201210480777.3中公开的导引导管)的协助下进入血管内部,通过前移射频消融导管,或者通过后移导引导管/鞘管,将射频消融导管从鞘管/导引导管内移出,从而使电极支架在进入目标位置后恢复至定型形状。由于对于单个的射频消融导管来说,电极支架预先定形的尺寸固定,因此,现有螺旋型射频消融导管对不同直径血管的适应性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贴壁调节丝的螺旋型射频消融导管。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射频消融导管的射频消融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贴壁调节丝的螺旋型射频消融导管,具有长条形的导管管身,在所述导管管身的前端设有螺旋形的电极支架,所述电极支架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电极,在所述导管管身的后端设置有控制手柄;其中,
所述贴壁调节丝的后段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管管身的其中一个管腔内,并且其后端连接至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上的控制件上,或者穿过所述控制手柄后连接至外设的控制件上;所述贴壁调节丝的前段穿出所述电极支架后,外露于所述电极支架的外部,并且其前端回到电极支架内部并被固定。
其中较优地,所述贴壁调节丝的前端回到电极支架内部后,经过所述电极支架和所述导管管身内部的管腔回到导管管身后端并被固定在所述控制手柄上或者被固定在所述控制件上。
或者,其中较优地,所述贴壁调节丝的前端回到电极支架内部后,被固定在所述电极支架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魅丽纬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魅丽纬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7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 下一篇:使用零空间回避操纵器臂与患者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