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装置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9926.0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0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88/08;H04L41/046;H04L41/0859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交互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为分布式基站中的每个子系统建立数据模型,每个子系统的数据模型用于表征子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分布式基站的所有子系统的数据模型中,至少存在两个具有指定关系的数据模型;其中,指定关系为数据模型的类型信息相同且数据模型的版本信息不同;根据分布式基站的所有子系统的数据模型建立网元代理模块的数据模型;网元代理模块的数据模型用于表征网元代理模块与分布式基站的每一个子系统的数据交互方式;根据网元代理模块的数据模型,并通过网元代理模块实现与多个子系统的数据交互。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数据交互的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进入5G时代,将基站功能进行了拆分和解耦,例如: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D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CU)的分离部署,这样促使了基站从集中式基站系统向分布式基站系统转变。分布式基站系统对基站配置的数据模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1、分布式基站系统中有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允许有多个实例,相同子系统的多个实例可以有不同版本的模型定义。
2、分布式基站系统对外仍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基站网元,因此它的配置建模对外部设备来说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配置模型,而不是一些独立的子系统模型(即整个基站网元模型由多个子系统模型组合而成)。
3、为了实现系统的标准化,分布式基站系统必须使用标准的建模语言进行建模,并提供标准的数据访问接口。
目前在使用标准的建模语言,如:YANG(Yet Another Next Generation)建模语言RFC 6021(RFC英文全称为Request for Comments,中文全称为请求评议),建立分布式基站系统的数据模型时,虽然可以描述基站的配置模型,但是在使用标准建模语言实现上述3点要求时仍存在以下问题:
标准建模语言中虽然可以按多个子系统分别建模,并可以合并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但是它要求并不同子系统使用的数据模型版本必须相同,无法实现不同子系统使用不同的数据模型版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可以在分布式基站系统中为不同子系统配置类型信息相同但版本信息不同的数据模型,提高分布式基站系统中子系统数据模型配置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为分布式基站中的每个子系统建立数据模型,所述每个子系统的数据模型用于表征子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所述分布式基站的所有子系统的数据模型中,至少存在两个具有指定关系的数据模型;其中,所述指定关系为数据模型的类型信息相同且数据模型的版本信息不同;
根据所述分布式基站的所有子系统的数据模型建立所述网元代理模块的数据模型;所述网元代理模块的数据模型用于表征所述网元代理模块与所述分布式基站的每一个子系统的数据交互方式;
根据所述网元代理模块的数据模型,并通过所述网元代理模块实现与所述多个子系统的数据交互;
其中,所述网元代理模块为实现所述分布式基站系统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的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交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数据交互,所述分布式基站系统包括:网元代理模块,所述网元代理模块为实现所述分布式基站系统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的设备;
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建立模块、第二建立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9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