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花玉兰施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0493.0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3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贾忠奎;施晓灯;施侃侃;马履一;桑子阳;朱仲龙;段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兰 红花 施肥 氮磷钾 叶绿素 养分利用率 有效促进 质量配比 幼苗 转运 肥料 器官 施加 生长 积累 | ||
本发明涉及红花玉兰施肥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红花玉兰施加包括氮磷钾的肥料,所述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80:80、160:160:160、160:320:320、320:80:160、320:160:320、320:320:80、480:80:320、480:160:80或480:320:160。该施肥方法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红花玉兰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L.Y.Ma et L.R.Wang)作为新发现的木兰科木兰属玉兰亚属新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红花玉兰发现至今,其栽植培育多采用播种育苗技术,并已基本形成了培育模式。
然而,在后期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施肥和管理以促进红花玉兰的健康快速生长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目前关于红花玉兰在苗木施肥方面的研究匮乏,在实际的苗期管理过程中,肥料应用粗放,投入量大且利用率低,且红花玉兰生长状况不稳定。基于此种现状,本申请发明人将氮磷钾3种肥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了9种不同的配比,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以氮磷钾9种不同配比的试验设计为基准,又分别设计3个不同的施肥次数,即总共形成27个施肥处理。之后对苗木生长结果(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叶绿素含量等)和土壤性质进行比对,从而得到了使苗木生长效果最佳的施肥用量和次数。
发明人惊喜地发现,不同的氮磷钾质量配比和施肥次数对红花玉兰当年生幼苗生长的影响显著,其中,6次施肥时A3B3C2处理最有利于植株生长,即在生长季施肥6次,施氮量480mg·株-1、施磷量320mg·株-1、施钾量160mg·株-1,肥料中氮磷钾配比为3:2:1的施肥制度。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红花玉兰施肥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向红花玉兰施加包括氮磷钾的肥料,其中,所述氮磷钾的质量配比N(mg·plant-1):P(mg·plant-1):K(mg·plant-1)为160:80:80、160:160:160、160:320:320、320:80:160、320:160:320、320:320:80、480:80:320、480:160:80或480:320:16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肥料配比下,所述施肥方法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施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施肥次数为4、6或8次。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施肥次数”是在所施加肥料的总质量不变时计算得到的施肥次数,即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施肥次数为4、6或8次,所施加肥料的总质量是一样的。发明人发现,在该施肥次数下,所述施肥方法能够进一步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氮磷钾质量配比为320:160:320、320:320:80或480:320:160。发明人发现,在该肥料配比下,所述施肥方法能够进一步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0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