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双向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0634.9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泉润;钱之映;缪黄静逸;崔钊;张涛;郑伟波;孔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B10/85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31311 | 代理人: | 李秀兰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见 光通信 技术 双向 数据 安全 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双向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白光LED具有节能、可靠、寿命长、价格低以及高速调制等特性,可同时实现照明和可见光通信双重功能。可见光通信具有安全节能、免电磁干扰、通信速率高以及精确定位等很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是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从2000年日本研究者提出可见光通信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传输速率越来越高,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
可见光通信目前凭借广泛使用的灯光和可观的传输速率,在传输一些小数据和媒体流中发挥作用。复旦大学的实验室中有通过光通信传递影像、声音等信息的实验设备,但如今还没有通过可见光批量传输数据的实例。
目前市面上不论是传统的射频通信,还是二维码通信,都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安全隐患(例如:恶意发送信号,通过控制另一光源频闪改变信号等),设计出一种可靠的可见光双向通信程序,并且该程序也可以运用在传统的端口通信方面。同时,对这种技术进行了一种衍生应用,用于快速、高效、安全地传输文件。考虑到当前串口传输软件对文件大小的限制,设计了一种计算机间文件传输的方法,能满足不同大小文件的传输需求,同时可以保证接收到的文件是安全的,用户想要接收到的文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双向数据安全传输方法。本系统,可应用于多种不同场景。例如:在无网络,无信号区域进行文件传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收发模组1发送指定量的数据,收发模组2接收同等量的数据后随机从本地密码库中选择一项数据发送。收发模组1接收到收发模组2反馈的密码时,会自动运用枚举算法,找出数据在密码库中的对应项数,并发送反馈给收发模组2。收发模组2如果接收到正确的反馈,则将数据写入计算机,否则弹出提示框报疑。通过以毫秒为单位的主循环多次执行,直至读取至文件尾。
本发明所用器材简单,改造方便,能够提高信息传播接收效率,给数据传输提供了新的高效安全的方法,方法节省工作时间,减少数据被盗取或篡改的风险,同时以LED照明灯为发射光源,节约能源。可用范围广,后续开发价值高,可见光通信是一项十分热门的新兴技术,随着未来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本专利所使用的算法也会得到更多的延伸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向通信收发模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传输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双向数据安全传输方案
收发模组1发送信号后。收发模组2接受信号但不读取,从密码库中随机取出一个密码,并发送给收发模组1。收发模组1接到密码后,运用枚举算法从密码库中找出该密码对应的项数,并发送给收发模组2。收发模组2接收到正确的反馈则读取信号,反之则弹出提示框报告可疑信息。
具体使用流程为:
A、分别将收发模组1、收发模组2连接到串口;
B、分别打开端口;
C、为收发模组1提供需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
D、在收发模组2获取接收到的正确数据,或是报疑提示框。
计算机间文件传输方案
首先将计算机用户定义的文件以二进制字节的方式读取,每毫秒读取用户指定字节数(可进行处理)后,通过上位机程序输入计算机接口(USB、串行接口等)。计算机外接硬件集成二进制数据拆装功能和光信号发送接收功能。上位机程序存在缓冲区,定时从缓冲区中读取与每毫秒发送字节数相同的数据量(可进行处理),写入用户指定位置,发送者的发送申请及接收者的响应均通过所述外接硬件传输。
具体使用流程为:
A、分别获取、打开串口
B、发送端点击“请求传输数据”按钮
C、接收端点击“允许”或“拒绝”,若选择“允许”,则选择文件保存位置;若选择“拒绝”,则初始化。
D、若发送端收到“允许”,则选择文件进行传输;若收到“拒绝”,则初始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所述系统及其实施方法所做的同等变化及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06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厘米级近距离吉比特无线光通信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态猪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