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Qt的海量离散数据的快速绘图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1743.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8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青;杨文广;曹永生;杨尚琴;陈金焕;陈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G06T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散数据 临时缓冲区 自定义颜色 快速绘图 规则化 绘图 像素数据结合 窗口部件 地震数据 绘图区域 绘制图像 计算规则 软件设计 软件运行 数据分布 图像复制 直接操作 缓冲区 创建 油气 后台 屏幕 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Qt的海量离散数据的快速绘图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准备的离散数据,对离散数据进行规则化处理;基于规则化处理,创建离散数据的自定义颜色方案的列表;创建临时缓冲区;计算规则化处理后的离散数据在自定义颜色方案的列表中的位置和绘图区域的位置;在临时缓冲区内绘制图像;将临时缓冲区的图像复制到窗口部件。其优点在于:为软件设计了直接操作像素数据结合屏幕后台缓冲区绘图的方法,加快了绘图速度,提高了软件运行响应时间;从大规模的无序的地震数据中找出隐藏在其中的数据分布规律,提高了探寻及确定油气矿藏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Qt的海量离散数据的快速绘图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相关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可视化手段仍停留在早期的简单数据处理阶段,远远滞后于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已无法满足当前勘探处理对象的精度和深度要求。如何提高和改进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和相关数据图形显示技术已成为当前物探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如何利用现代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精度,丰富现有图形显示技术,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相关高校研究院所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致力于地震数据处理及可视化相关技术的研究。
地震数据图形的显示包含了地震数据的坐标系统、波形显示图、灰度模式显示图形、彩色模式显示图形、FK滤波、频谱图、速度谱图等以及图形交互的相关显示和处理。对地震数据的二维可视化的建模就是将相关数字信息如何显示在二维平面上,通过点(集)、线、几何曲线、面等基本几何图形结合,就可以在二维平面上形象显示丰富全面的地震数据信息。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图像处理技术,将地震勘探过程中采集得到的大规模、离散、抽象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在计算机上直观地显示或输出相应图形、图像,并提供交互性人机接口,为相关技术人员分析地质构造分布、岩性特征及油气矿藏提供详细的技术依据,从而加快矿藏勘探进程,对于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基于Qt的海量离散数据的快速绘图方法及系统,为软件寻求一个高效、快速的海量离散数据图形绘制方法,将离散的、杂乱的地震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形成形象直观的图像,通过对图像的研究促进对地质构造的理解,并从大规模的无序的地震数据中找出隐藏在其中的数据分布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探寻及确定油气矿藏的效率,具有深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Qt的海量离散数据的快速绘图方法及系统,其能够通过基于Qt的海量离散数据的快速绘图技术,结合π-Frame地震处理软件系统平台的显示与交互特点,研究和分析其他相关软件的地震数据可视化技术方法,为软件寻求一个高效、快速的海量离散数据图形绘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Qt的海量离散数据的快速绘图方法,所述快速绘图方法包括:
基于准备的离散数据,对所述离散数据进行规则化处理;
基于所述规则化处理,创建所述离散数据的自定义颜色方案的列表;
创建临时缓冲区;
计算规则化处理后的所述离散数据在所述自定义颜色方案的列表中的位置和绘图区域的位置;
在临时缓冲区内绘制图像;
将所述临时缓冲区的图像复制到窗口部件。
优选地,所述快速绘图方法包括交互绘制,所述交互绘制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1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