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及其折小上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1992.1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9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70/00 | 分类号: | B31B70/00;B31B70/62;B31B70/26;B31B1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214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纸袋 上口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纸滚筒一(3)、上胶滚筒(4)、折口装置(1)、压口装置(2)和传纸滚筒二(5),所述传纸滚筒一(3)将纸张(9)传输到所述折口装置(1)的折小上口滚筒(11)上,所述上胶滚筒(4)用于给纸张(9)上胶,所述折口装置(1)还包括折口耙子(12)、折刀装置(13)、折上口夹板(18)和折上口插刀(17),所述折口耙子(12)和所述折上口夹板(18)均随同所述折小上口滚筒(11)转动,所述折上口插刀(17)将所述纸张(9)的折口边(92)插入所述折上口夹板(18)内,所述折口耙子(12)沿所述折小上口滚筒(11)的凸轮(112)摆动,所述折刀装置(13)与所述折口耙子(12)配合运动进行所述折口边(92)的折口动作,所述压口装置(2)将纸张(9)的折口边(92)压紧,所述传纸滚筒二(5)与所述折小上口滚筒(11)配合转动,所述传纸滚筒二(5)用于将折好的小上口压紧并将纸张(9)向外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口耙子(12)的下端具有摆动座(121),所述摆动座(121)前端的转动轮随所述折小上口滚筒(11)上的凸轮(112)滚动,使得所述折口耙子(12)随所述折小上口滚筒(11)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口装置(1)还包括折刀旋转臂(15)、折刀动作摆臂(14)和折刀动作凸轮(16),所述折刀动作摆臂(14)设置在所述折刀旋转臂(15)上,所述折刀动作摆臂(14))随同所述折刀动作凸轮(16)旋转,所述折刀动作摆臂(14)与所述折上口夹板(18)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口装置(2)包括第一压轮(21)、线带(22)、压轮组(24)和托纸辊组(25),所述第一压轮(21)与所述折小上口滚筒(11)配合转动,所述线带(22)套设在所述第一压轮(21)、传纸滚筒二(5)和压轮组(24)的外侧,所述托纸辊组(25)与所述压轮组(24)相配合,所述线带(22)从所述纸辊组(25)和压轮组(24)之间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口耙子(12)与所述折小上口滚筒(11)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滚筒(4)的胶条(41)为梯形的胶条,所述胶条(41)采用丁晴橡胶,且表面包覆铁氟龙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41)的宽度为1.5mm~3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口耙子(12)的接触面(122)采用耐摩耐油丁晴橡胶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纸滚筒二(5)的表面局部粘贴海绵条。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纸袋机的折小上口装置的折小上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纸张(9)经所述传纸滚筒一(3)输送到所述折小上口滚筒(11)上,所述上胶滚筒(4)给纸张(9)上胶;
步骤Ⅱ、所述折小上口滚筒(11)的咬牙(111)咬牢纸张(9)前端的咬口边(91),所述折上口夹板(18)打开,所述折上口插刀(17)将所述纸张(9)的折口边(92)插入所述折上口夹板(18)内;
步骤Ⅲ、所述折上口夹板(18)闭合,所述折上口插刀(17)抽出,所述折口耙子(12)随凸轮(112)摆动进行所述折口边(92)的折小上口动作;
步骤Ⅳ、所述折上口夹板(18)打开;
步骤Ⅴ、在所述纸张(9)输送过程中,所述线带(22)和传纸滚筒二(5)将纸张(9)的折口边(92)压紧,防止步骤Ⅲ中折好的小上口回弹,所述折口耙子(12)复位,完成所述纸张9的折小上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19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极DC功率传输方案
- 下一篇:管理双稳态继电器以减小浪涌电流的智能电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