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3878.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0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鑫;佘进泉;章维华;王斌;豆行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阳政 |
地址: | 313199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骨架 蓄电池 | ||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壳。一种设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包括壳盖和壳体,壳体的底壁内设有偶数根沿壳体宽度方向延伸的穿杆孔,所述穿杆孔内穿设有托持杆,所述托持杆包括左段和右端,所述左段的右端可伸缩地穿设在右段的左端内,所述左段的左端同左吊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右段的右端同右吊杆连接在一起,安装在蓄电池壳内的每一个电池至少被两根所述托持杆支撑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需整体增加壁厚也能够进行吊装的设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解决了现有的蓄电池壳通过整体增加壁厚来实现能够吊装而导致的壁厚整体较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壳,尤其涉及一种设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
背景技术
蓄电池的电池单元是安装在电池壳内而组装成电池的。现有的蓄电池壳为了保证进行吊装时不会破裂,是通过整体增加电池壳(塑料件)的壁厚来实现的,从而导致塑料结构的壳体的壁厚较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需整体增加壁厚也能够进行吊装的设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解决了现有的蓄电池壳通过整体增加壁厚来实现能够吊装而导致的壁厚整体较厚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设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包括壳盖和壳体,所述壳盖和壳体的左端通过合页铰接在一起、右端通过扣位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扣位包括设置在壳体上卡头和设置在壳盖上的卡环,所述壳体的底壁内设有偶数根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穿杆孔,所述穿杆孔内穿设有托持杆,所述托持杆包括左段和右端,所述左段的右端可伸缩地穿设在右段的左端内,所述左段的左端同左吊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右段的右端同右吊杆连接在一起,安装在蓄电池壳内的每一个电池至少被两根所述托持杆支撑住。吊装时,使托持杆伸长到左右吊杆便于吊装的位置,然后通过绳索等固定在左吊杆和右吊杆时将本发明吊起。由于吊装时电池的重量是通过托持杆进行支撑的,所以壳体和壳盖的壁厚可以制作的较薄。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底壁的内表面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穿杆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凸条内。无需将壳体的底壁加厚而便于制作出穿杆孔,便于实现壳体底壁的薄化。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底面的左端设有左避让缺口,所述左吊杆能够容置在所述左避让缺口内,所述壳体的底面的右端设有右避让缺口,所述右吊杆能够容置在所述右避让缺口内。在不进行吊装时,收缩托持杆使得吊杆位于避让缺口内,从而使得吊杆不干涉本发明周围的物体。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防止卡环从所述卡头上脱落的止脱锁,所述止脱锁包括锁舌和合锁结构,所述锁舌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卡头的同卡环配合的卡接面上,所述合锁结构包括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卡头的同卡环配合的卡接面上的顶销和铰接在壳体前侧壁内的跷跷杆,所述跷跷杆一端同所述锁舌的内端抵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顶销的内端抵接在一起,所述顶销的外端设有同卡环配合而引导顶销上抬的导向面,所述顶销位于所述锁舌和壳体的前表面之间。合拢壳盖时,卡环先越过锁舌然后顶导向双面使得导向收缩,顶销收缩时驱动跷跷杠摆动而下压锁舌、使得锁舌伸出而挡住卡环,起到防止卡环脱落的作用。需要脱开卡环时,通过向内驱动锁舌而使得锁舌不阻挡住卡环,然后将卡环取下即可。通过了扣环扣在卡头上时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止脱锁还包括开锁结构,所述开锁结构包括设置在锁舌内端的铁磁体、吸附铁磁体而驱动锁舌内缩的电磁铁和电磁铁控制机构,所述电磁铁控制机构包括液囊、位于液囊内的弹片、驱动液囊内的弹片变形的驱动头、检测液囊内部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液囊外部环境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液囊内填充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比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电磁铁同电源连通而得电,电磁铁同电源连通的时间达到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电磁铁同电源断开。本技术方案进行开锁的过程为,按压驱动头,驱动头挤压液囊使得弹片变形,弹片的变形触发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结晶而发热,发热的结果为使得液囊内部的温度高于外部的温度,该温度信息被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使电磁铁通电源连通而得电,电磁铁得电而产生磁力将锁舌吸附而内缩、从而失去对卡环的阻挡作用(也即实现了开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3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